汪民安老师的《绘画反对图像》讨论了绘画和图像之间的关系。在书中,他观察到肖像在画布上被视为“绘画客体”,而不是被视为人本身。汪老师认为绘画已经不再为了表达肖像(或人物)的内部特质而存在,而是为了探索肖像如何成为绘画对象,成为一个单纯的画布上的对象。
此外,在开篇的《论庸碌》中,汪老师认为我们活在一个以拥有物质基础和掌握更多的优势为先的占有型社会中。然而,正如汪老师所说,人们有着无与伦比的韧性,即使在生活的重压下,他们也不会轻易屈服。所以我们需要记录琐碎的庸碌,因为只有记录下来,我们才能不让经历随风而飘散。汪老师的观点也与袁凌老师在《生死课》中提到的一样,人就像一握砂,如果不记录下来,将会随风而飘散,无踪迹可寻。
此外,汪老师谈到了画家如何看待摄影和印刷技术成就出来的画册。对于观众来说,复制品和印刷品比原作更有传播性,因为这种方式越过了时空的限制,抵达更多的受众的眼前。然而,摄影和印刷技术冲刷了绘画作品的原始感觉,只是机械地保留原作的结构和图式,成为传播性强但质感还原度低的呈现。
汪老师也关注女性在书写、记载、评价和展示方面的问题,认为妇女和儿童更容易失去。他问道,我们该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如何看到本质后努力改变。
汪老师的《绘画反对图像》是一本关于绘画的书,但也涉及到有关社会和人文学科的讨论,并带领读者一同感受绘画带给观者的神奇魔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