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上海最为奇特。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上海成为英法联军的兵站所在。中外相安,通商照常。据两江总督何桂清等奏折,其原因无非是两点:一是无兵可战守,军力全用于南京一带太平天国战场;二是战必绝通商、断海运,通商断而海关税收无,江南、江北大营即无饷源,海运绝而漕路不通,京师粮食困乏。何桂清等为镇压太平天国而无视清朝已与英、法开战的举动,得到了咸丰帝的赞同。
1860年英法联军占据大连、芝罘,欲大举进犯京津大沽地区时,何桂清等人却与侵略军头目们商议“借师助剿”之事。在他们的乞求下,英军留下1030人,法军留下600人,以保障上海地区的“安全”。
(1) 是年8月18日至21日,正当北方英法侵略军占据大沽后路的大、小梁子,进攻石缝炮台和大沽北炮台之际,驻在上海的英、法“友军”却与清军共同阻挡太平军向上海的进军。
(2) 从更深刻的背景来看,上海地区中外势力的联手,说明了上海地区买办、商人集团的利益与英、法等国利益的一致性。代表他们利益的江浙官吏,多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主和派。太平天国等反叛的目的在于推翻清王朝,英、法的战争要求是攫取更多的利益。清朝统治者的本能决定了他们对内对外的态度。他们尽管有时也亮出战旗,但只是最初出于狂妄自大,在凶悍的敌人面前摆出一副“天朝”威严的架子;后来又企图先挫敌锋,再乞求侵略者减少一些要求,即所谓“先剿后抚”。除大沽地区外,清政府并没有认真进行备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