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文化

1 密室

密室

《密室》讲述了柯丽·邓·波姆一家人在二战期间的真实经历。本书不仅真实还原了荷兰沦陷时期的城市风貌和市民生活,也揭示了犹太人所受到的肆无忌惮的迫害、大规模抓捕、转移直至屠杀。在这样的环境下,柯丽和她的家人以及其他荷兰地下工作者一起收容、接济、 (荷)波姆 2023-05-12 18:51:39
1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

威廉•L.夏伊勒(1904-1993)出生于芝加哥,毕业于艾奥瓦的Coe学院并在那里获得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五年首次以一名报社记者的身份赴欧洲。此后,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先后在法国、德国、奥地利、英国、意大利、印度和美国工作并致力 (美)威廉·夏伊勒 2023-05-12 18:50:21
1 战争风云

战争风云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人们对战争时政治冷酷和人性扭曲进行了反思。这一反思表现在欧美文坛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风靡一时,其中实验小说之风甚盛。尽管文学作品五彩缤纷,无奇不有,但实际上都流露出作家们对人类生活的忧虑和危机感,以一种荒谬而虚 赫尔曼.沃克 2023-05-12 18:49:01
1 大屠杀

大屠杀

本书系统、全面研究了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到几乎民族灭绝命运的原因。作者回溯了犹太人起源直至20世纪初的历史,清晰勾勒出了犹太人在西方文明进程中的地位起落,包括犹太教的兴衰与犹太人形象的歪曲。20世纪希特勒(其个人的家世血统也是历史悬 [美]戴维·M·克罗 2023-05-12 18:47:47
1 TheRiseandFalloftheThirdReich

TheRiseandFalloftheThirdReich

OrvillePrescott,TheNewYorkTimes:"Oneofthemostimportantworksofhistoryofourtime."HughTrevor-Roper,TheNewYorkTimesBookRevie WilliamL.Shirer 2023-05-12 18:46:47
1 战争与回忆

战争与回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经经历了战争的人们对战争中的政治冷漠和人性扭曲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在欧美文学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潮,其中实验小说风格盛行。虽然这些作品形式多样、五彩缤纷,但其实都表达了作家们对人类生活的忧虑和危机感, (美)赫尔曼・沃克 2023-05-12 18:46:01
1 断剑

断剑

《断剑——中途岛海战不为人知的真相》是一部既严谨详实又引人入胜的作品。1942年6月,美国海军上将切斯特·W·尼米兹率领太平洋舰队,在中太平洋地区击败了帝国海军联合舰队。该联合舰队由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指挥,试图进攻中途岛。在美国现有的大 [美]乔纳森•帕歇尔JonathanB.Parshall/[美]安东尼•塔利AnthonyP.Tul 2023-05-12 18:44:38
1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1899年10月30日-1980年12月29日)是俄罗斯著名诗人曼德施塔姆的妻子,也是一位作家和翻译家。她出生于萨拉托夫,娘家姓哈津娜。1919年5月1日,在基辅的一家咖啡馆中,娜杰日达结识了曼德施塔姆,三年后二人结婚 (俄罗斯)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 2023-05-12 14:09:52
1 昨天的雲

昨天的雲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一——《昨天的雲》,記述了他在家鄉度過的少年時期。王鼎鈞說:「我並非在書寫歷史,歷史如雲,我只是抬頭看過;歷史如雷,我只是掩耳聽過;歷史如霞,我一直在思考『落霞孤鶩齊飛』何以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回憶錄是一份描繪昨日的雲 王鼎钧 2023-05-12 14:08:34
1 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1933年,她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之一。她的生活 萧红 2023-05-12 14:07:33
1 旁观者-管理大师杜拉克回忆录

旁观者-管理大师杜拉克回忆录

本书是彼得・杜拉克的自传。他在书中回顾了漫长的一生,并介绍了结识的诸多人物。其中包括弗洛伊德、亨利・鲁斯、阿尔弗雷德・斯隆、约翰・刘易斯和马歇尔・麦克鲁汉。此外,作者还描述了自己的童年和维也纳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以及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 彼得·德鲁克 2023-05-12 14:06:09
1 往事与随想(全三册)

往事与随想(全三册)

赫尔岑(1812—1870)是俄国的一位思想家、作家和革命家。少年时期受到十二月党人思想的影响,他立志反对沙皇专制制度。1829年,他入读莫斯科大学的数理系。1835年,因“对社会有极大危险的自由思想者”罪名被流放。1842年,他回到莫斯科 [俄罗斯]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 2023-05-12 1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