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经经历了战争的人们对战争中的政治冷漠和人性扭曲进行了反思,这种反思在欧美文学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文艺思潮,其中实验小说风格盛行。虽然这些作品形式多样、五彩缤纷,但其实都表达了作家们对人类生活的忧虑和危机感,呈现出一种“荒谬的虚无主义”风格。到了七八十年代,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作家们开始用更冷静的目光观察世界,用更朴实的笔触描绘现实题材,更多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呈现出与五六十年代截然不同的文坛风景。在这股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潮流中,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Herman Wouk)成为代表人物之一。
赫尔曼·沃克以用现实主义笔法写战争题材小说而闻名于欧美文坛。在我所阅读范围内,沃克的三部作品《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和《凯恩舰哗变》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我不知道赫尔曼·沃克是否写过其他题材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受过战争蹂躏的人们对战时的政治冷酷和人性扭曲进行了反思,表现在欧美文坛上,就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风靡一时,实验小说之风甚盛。其间的文学作品虽然五彩缤纷,无奇不有,但其实都流露出作家们对人类生活的忧虑和危机感,有一种“荒谬的虚无主义意识”风格。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作家开始以更为冷静的目光观察世界,以较为朴实的笔触写现实题材,更多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形成了一股回归现实主义传统的潮流,从而展现了一幅迥异于五、六十年代的文坛风景。在这股潮流中,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HermanWouk)无疑是代表人物之一。赫尔曼·沃克在欧美文坛以用现实主义笔法写战争题材小说而享有盛名。就我目前的阅读范围所及,沃克的三部作品(《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和《凯恩舰哗变》)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我不知道赫尔曼·沃克还著有什么作品,然而,单凭这三部描写二战的小说,尤其是作为史诗性两部曲的《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已经足以奠定沃克在欧美(乃至世界)文学界的地位了。《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堪称用小说艺术展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景。它以美国海军军官维克多·亨利一家为中心辐射开去,描绘了一幅大规模世界战争的真实、宏伟的图景。书中人物众多,上至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交战各国最高领导人,下至一般士兵和普通老百姓,都在作者的笔墨之下出现。所述故事从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为止,涉及大多数主要战场和重要事件。全书篇幅很长,但读来毫无滞涩繁重之感。赫尔曼·沃克显然是位善于布局谋篇、巧于急张缓弛的故事大家,他让维克多·亨利一家以及与之有关的众多人物尽可能但又合乎情理地置身于人们都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使读者随着故事的进展,不由自主地为这些人物的命运而担忧、紧张、欣慰、悲哀;同时,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又让读者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比之下,《凯恩舰哗变》的场景就小多了。它只是讲了在太平洋战场一艘美军军舰上发生的“哗变”事件,人物也主要是一些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全书描写的是战争中的一个侧面,但对战争与人们关系的反映却是比较全面的。作为现实主义作家,赫尔曼·沃克以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多舛取胜。他的这几部小说,故事情节都用白描的笔法娓娓道来,书中基本没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人物性格都从对话和行为中表现出来,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不打断读者的阅读思绪,让读者不知不觉地陷入书中规定的人物和故事之中,手难释卷,印象深刻。赫尔曼·沃克的作品让人百读不厌,除了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之外,还在于它的真实:故事细节上的真实和历史事件上的真实。沃克为写作《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足迹几乎遍及欧、亚、非大陆数十个国家,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采访过几百名经历过二战的人。正如作者所说:书中关于亨利一家的人物和事迹纯属虚构,但有关战争的史实是确凿的,统计数字是可靠的,那些大人物的言行要不是根据史实,便是根据可靠的记载。真实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对史诗性作品来说尤其如此。赫尔曼·沃克把自己的文笔着落在战争上,自然不是为了用人类自相残杀的悲剧来吸引读者,而是有他深层的思考。战争,作为“一种古老的思想习惯,一种古老的心理状态”,几乎贯穿于人类的全部发展过程之中。举凡人类社会的美好、丑陋、善良、残忍,都能在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对于以前的统治者、现在的“政治家”来说,战争不过“是政治的继续”,是运筹于他们心中的一种决策,一种选择;而对于千千万万普通百姓来说,战争则是让人们付出血泪的一种诅咒,是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基于此,沃克没有把自己的作品简单地写成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主义赞歌。在他的笔下,既写了如海军军官维克多·亨利父子三人(《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威利·克依斯(《凯恩舰哗变》)等人一样由普通人成长的英雄,又对像历史学博士埃伦·杰斯特罗、外交官莱斯里·斯鲁特(《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等一样软弱、自私和正义感交织在一起的人给予了理解,甚至对像海军舰长菲力普·魁格(《凯恩舰哗变》)一样因不堪战争压力而变得偏执、胆怯的人物也表示了同情。沃克的作品告诉人们:战争或许能判别出人们的无畏和胆怯,但人类却不是为战争而活着的;文学描写战争,不是为了赞美战争,甚至也不是为了赞美战争中的“英雄主义”。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战争题材作品呢?赫尔曼·沃克在《战争风云》的《作者前言》中说的一段话,也许道出了原因:“《战争风云》的主题和宗旨,可以在法国犹太作家朱里安·班达的几句话里找到:如果世上确有和平存在,那么这种和平并不是基于害怕战争,而是基于热爱和平。它不是行动上的限制,而是思想上的成熟。在这个意义上说,最渺小的作家可以为和平作出贡献,而最有力量的法庭却无能为力。”看来,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