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我购买了一本书。经过了六个小时的阅读,中间还遇到了几次中断,我终于将这本书读完了。其实,我已经拥有这本书已经有半年多了,但直到今天才真正结束了阅读。当我流下眼泪,和主人公阿巴一起经历了生离死别后,我的眼泪不经意间流进了嘴角,我尝到了咸味,眼泪原来是咸的。虽然多次想过打开这本书,但最终也一直没有真正开始。因为我知道,这本书中充满了许多沉重的经历,我不忍心揭开已经愈合的伤疤。然而,好奇心却始终驱使我无法抵挡,我静静地翻阅着这三百多页写满文字的纸张。透过阿巴的眼光,我看到了一个深深眷恋家乡的长者,他对故乡的情感非同寻常。这不仅仅是普通的热爱,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渴望,就像鸟儿对天空的渴望,鱼儿对大海的渴望一样。正因为这份渴望,阿巴回到了云中村,真心实意地与云中村共存亡。起初,阿巴的情感是渴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行动已经升华为使命。这不是外界强加给他的使命,而是他内心强烈发出的使命,是不得不为之奋斗。阿巴虽然只是一个云中村的农民,但他也是云中村唯一的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这种称呼并不重要,关键是他所做的事情。他时刻铭记自己的义务和使命,尽管很多人不能理解,但他依然坚持着内心的想法,毫不动摇。阿巴回到云中村,看到了真实的面貌。即使这个村庄已不复当年的容颜,即使只剩他一个活人,这种孤寂和落寞对他来说不是煎熬,而是一种享受,甚至是救赎。他承担着"活人的事情政府管,云中村的灵魂,我来管"的使命,同时也传达了他的悲壮。每当我看着这本书时,不止一次地流下了眼泪。为地震的惨烈,为仁钦的成长,为阿巴的隐忍,为喇嘛的执著,为阿巴的妹妹和母亲的等待,为仁贤女友的善良。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情感,真挚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是成功的,至少我被阿巴所感动。云中村已经不复存在,随之消失的不仅仅是云中村,还有与之融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当人们纷纷赞叹社会上琳琅满目的表面东西时,很少有人像阿巴一样关注那些内在,那些已逝去,那些无形却会让我们心灵震颤的东西。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个"阿巴"呢?或许到处都有,或许一个都没有。社会的洪流向前冲,像潮水一样势不可挡。我们被这股浩大的力量卷入其中,没有留给我们喘息的机会。我们匆忙建立着新的家园,但当我们还在建设新家园的时候,我们的故乡早已从我们的脑海中消逝,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究竟哪里才是故乡?是曾经停留过却未带走的,或者曾心有留恋却无法执着的地方,或许就是故乡。但是,每个独自一人又群体一体的我们,我们的故乡又在何方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