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似乎总是偏向于总结性的内容,比如电影观后感、书籍读后感、事件评论等等。也许我是个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哈哈,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长恨歌》这本书我读了近一个月,但是却从朋友那里借了半年之久才开始读。之所以迟迟没有开始是因为这本小说的开头很奇怪,似乎只是白描上海琐碎的生活,没有真正的故事情节。直到我有时间耐着性子读下去,才发现这本书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魅力。
整个小说的开始几个章节中,作者用细密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上海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琐碎。这种展示不一般,就像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一样。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女人,作者从女人身上的一个毛孔开始,向读者呈现了一种让人深入骨髓却无法深入的介绍。王安忆只是靠着纯粹的描写就让人觉得势不可挡,喘不过气来。
渐渐地,故事在旧上海农堂的琐碎中展开。
《长恨歌》给我一种悲剧的感觉,虽然我没看过电影版,不知道它是否也是悲剧的调调。在农堂中,上海似乎没有发生令人欢喜的爱情,只有凄迷哀愁的味道。《花样年华》就是很好的例子。
《长恨歌》是在写爱情还是写一个女人呢?似乎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写爱情离不开女人的存在,写女人不写爱情也无法完整地塑造一个女人形象。王琦瑶的悲剧是因为她过于依赖爱情造成的。尽管她表面上看起来很独立,但这种独立总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可依靠的爱情存在的男人的消失而诞生的。人的生活中也是如此,随着一波又一波人的离开,自己的生活内容也会不断改变。
王琦瑶通过选美一举成名,而后续的生活因此而确定。可以说,选美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如果没有这个转折点,之后的事情都不会发生。这可以看作是一连串因果反应的链条中的第一环,也是决定性的一个环节。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存在这样的转折点。也许某个选择就决定了将来的道路、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情。事实上,之后的相遇都是偶然的,不管对方是谁,不管彼此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纠缠,都只是在转折点之后走上另一条路后自然发生的一种偶然。彼此之间都是偶然的,你对她来说是偶然,她对你也是偶然。偶然的相遇都与之前某个决定性的选择有关。
尽管王安忆并没有明确讨论这种偶然性,但它确实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
当王琦瑶明白了很多生活道理的时候,已经是春光不再的时候。然而,那些经历了非比寻常事情的人往往具有一些常人所没有的智慧。她凭借这种智慧,在已经不再年轻的年纪里重新找回了青春的感觉。只是后来的青春似乎更加深沉、沉重。
红颜薄命,尽管王琦瑶去世时已不再年轻而美丽,用这个词来形容也许有点勉强。但她的离世突然且具有代表性,所以还是用这个词来形容比较贴切。
谁能知道当时有多少人像王琦瑶一样,以同样的方式离世呢?
王琦瑶就像是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一开始,人们为她引起的美丽涟漪欢呼雀跃,但当风平波息时,所有人都转身离去,而她则沉入水底。
王安忆讲述的只是一个故事,能从故事中看到什么,只有读了才能知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