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优化内容: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他的作品《爱情笔记》中提出了一个经典观点:爱情是流动着的,因此当我们说“我爱你”时,只能理解为我“现在”爱你。即使我说“我永远爱你”,也只能理解为我“现在”永远爱你。这本书从心理和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爱情的本质,揭示了它的流动性。当前的爱情是真实的,他真心呵护着你,愿意爱你一辈子,但未来他有可能会转移感情,甚至选择离开。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俊生在结婚时对子君说:“我无可救药地爱你,我要养你一辈子。”然而,当丈夫出轨提出离婚时,子君试图挽留,丈夫却说:“我无可救药地爱她。”这个情节非常讽刺,也非常真实,爱情不仅是流动的,还可能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我们可以推论:我爱你并不等同于我“永远”爱你。
我在一些分享会上曾多次问听众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理想婚姻的期望。未婚的人常常提到“一见钟情”和“白头偕老”,而已婚的人则更多地谈到“风雨同舟”和“相濡以沫”。由此,很多人总结道:爱情是吸引力,而婚姻则需要修行。
张恨水在长篇小说《金粉世家》中写道:富家公子金燕西对平民女孩冷清秋一见钟情。然而,即使爱情再炙热,也抵不过婚姻中的现实与琐碎。最终,燕西抛弃了清秋,她搬离了金家大宅。在写给燕西的别离信中,清秋说她过早地选择了一个人,而燕西真正的品性并不高尚。她在青春年少时深受教诲,然而长大后却迷失了自我。爱情并不等同于婚姻。爱情的吸引力是流动的,当持续的吸引力消失时,爱情可能无法支撑婚姻的持久和稳定。我们不否认爱情的美好,我们也向往爱情发展成婚姻的稳定。许多渴望通过婚姻获得幸福的女性都有这样的想法:一旦结婚登记了,嗯,终于能安心了,也终于有了安全感了。他一生都会全心全意地呵护着我,永不离弃。然而,尽管我们佩戴着象征永久的结婚戒指,但我们无法保证爱情会像这枚戒指一样永恒。
作家金韵蓉在她的书《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中描述了婚姻:一旦组建家庭,我们把家庭当作舒适安全的圈子。我们逐渐习惯了这个圈子带来的安全感,我们在这个圈子里感到稳定和从容。然而,一旦这个圈子被打破,我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害怕和恐惧。根据2019年人民日报公布的离婚数据,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连续15年呈快速增长,增长速度令人震惊。仅2019年一年,离婚的夫妻数量高达415万对。这充分表明现代婚姻的不稳定性。从爱情走向婚姻,显然不能使我们“落证为安”。当然,这也与年轻人崇尚自由、女性独立、经济地位的提升等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女性愿意离婚,敢于离婚,也能承担离婚的后果。
然而,作为一个婚姻家事律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我处理的婚姻纠纷中,主动提出离婚的大多数是女性,而害怕和不安的也大多是女性。这是因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婚姻的功能主要有爱情、性、经济互助、养育孩子和扩大社会关系等五个方面。一个家庭的女性在心理和物质上更依赖于婚姻,无论是从爱情、经济互助还是从养育孩子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女性更害怕失去婚姻,更易焦虑和不安。然而,这种不安感恰恰加剧了婚姻的破裂。她会努力修复关系,紧紧抓住伴侣,追求安全感。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婚姻状态如何能够长久持续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