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小说同时被张恨水、赵清阁和顾志坤这三位作家写过。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和《牛郎织女》。其中,《梁祝传说》被认为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西晋时期开始,已经在民间流传了一千七百多年,被广大人民熟知,传承深远,并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
历史记载方面,有以下几个来源: 1. 唐初时期,梁载言的《十道四番志》中记载了“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2. 南朝梁元帝时,书籍《金楼子》中也有记录。明代徐树丕的《识小录》中也提到了这件事。 3. 晚唐时期,张读的《宣室志》记载了“英台,上虞县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4. 北宋徽宗大观年间,明州郡守李茂城的《义忠王庙记》中提到了“神喟然叹曰:‘生当封候,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后简文帝举贤,郡以神应君,诏为鄮令。” 5. 南宋乾道五年,张津的《乾道四明图经》中称:“义妇冢,即为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6. 南朝齐武帝时,《善卷崇记》记载了“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寺”。 7. 唐初梁载言的《十道志》记载:“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 8. 北宋咸淳四年,《咸淳毗陵志》记载了“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皆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俗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然考《寺记》,谓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 9. 明代作家冯梦龙的《古今小说》中记载了祝英台为宜兴人,梁山伯为苏州人,并提到了他们的哥嫂关系、地裂、入坟和化蝶等说法。 10. 明朝著名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道:“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樊存常先生考证得知,梁山伯和祝英台在邹县峄山读书,后来因相互思恋而死,曲阜孔庙出于纪念他们的忠义精神,在他们读书的地方立了牌匾以示纪念。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