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杰作”是指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这个说法是在“文革”之后比较晚出现的,并且现在是比较流行的说法。在教学中也常常采用这个说法,所以在这门课中我们要求大家阅读的也是这四部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作品讲评》这本新编的教材中,也选取了这四部作品来进行讲评。所以,如果可能的话,大家都应该读读这几部作品。
曹禺的话剧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雷雨》到《原野》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熟悉生活,但不写身边琐事;善于构思,但不墨守成规”。这三部作品都是悲剧,但是它们的结构和风格各有不同。《雷雨》以曲折复杂的情节结构获胜,《日出》则以深刻展现日常生活场景为特点,《原野》则通过象征手法和传奇色彩的运用独树一帜。这三部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揭露中国社会的封建性和黑暗性。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曹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全民总动员》到《桥》的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这个阶段的作品更加现实。《全民总动员》,《蜕变》和《桥》都直接以抗战的现实为题材,并刻画了具有高尚品质的正面人物形象。曹禺自己后来说,《蜕变》中的梁专员和丁大夫是根据共产党人的事迹和白求恩大夫的精神写成的。《北京人》又回到了以前的题材,这导致一些人误解认为他又“唱起了他悲哀的旧调”。实际上,这个作品正是作家关注民族命运的结果。它既保持了作家创作思想和艺术个性的内在一致性,又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当时,巴金和老舍等作家也有类似的作品问世。作家选择以“北京人”以工人代表远古北京人,以曾皓、曾文清等代表现实中的北京人,以袁圆、愫芳代表未来的北京人,在“远古、现实、未来”的比较中形成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对以北京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封建士大夫文化进行了批判。
《家》保留了原著的基本情节,但主角由觉慧改为瑞珏,描写了她与觉新以及梅小姐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
第三个阶段是从《明朗的天》到《王昭君》的阶段。虽然作家一直在努力,这些作品在当时也受到很高的评价,并且在水平上也是较高的作品。然而,由于没有充分表现出作家自己的艺术个性,并受当时要求作品直接为现实政治服务的思潮的影响,这些作品没有超过作家以前几部优秀作品的水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