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优化创作成更丰富易理解的内容: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小诗中流传度最广的作品,几乎每个读过书的年轻人都能背诵其中几句。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还是个初中校园里天真活泼的少女,好奇地想象着能写出如此美妙细腻文字的男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后来,我读了徐志摩的作品,读了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的生平,我仿佛再也无法理解徐志摩是怎样的人了,只能感叹一句:我欣赏他的才华,但无法理解他的爱情。文人之间总是互相欣赏,尤其在民国这个困难的时代。在胡适看来,徐志摩是一个有着纯洁信仰的好少年;在闻一多眼中,他富有激情和才华;张幼仪的两个哥哥也对徐志摩赞不绝口,也许这是因为他们都受过西式教育,在文学方面有一定造诣,至少能欣赏他的才华。总之,徐志摩凭借着他的才情和热情在文人界结交了许多好友。他的才华不言而喻,只要看看他的诗就能感受到。至于他的爱情,我读了好几本书才有所了解。我知道人性本来就“好色”,我们渴望看到美丽的事物,而林徽因真的很美,不仅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她内心的美。她坚守信念,与丈夫梁思成一起保护古建筑,这让我对她心生敬佩。如此美好的女子确实令人喜爱,所以徐志摩爱上了她。而张幼仪呢?徐志摩和张幼仪结婚前的张幼仪出生在传统家庭,成长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环境中,成为了懂得顺德从丈夫四德,细心侍奉公婆,忍让的女子。她并非是新潮的女性,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她是贤良淑德的典范。尽管离婚后,她仍能与前夫家保持良好关系,这让人佩服。张幼仪很好,只是徐志摩不爱她,她是徐志摩父母安排的婚姻结果,所以徐志摩对她总是毫无愧疚地不闻不问。在家里不关心她,在陌生的英国更是让她一个人在语言不通的环境中孤独生活,但却理所当然地享受她的照顾,并把她当作生育的工具。若确实不爱,为什么还要伤害她?他对新妻子不闻不问,根本不碰她,而徐志摩对家中不爱的老婆只是满足传宗接代的要求,真正追求的是外面广阔的世界,他所追求的爱情。最终,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一起了。他们都是浪漫的人,为了她,他愿意冒险不惜一切代价,为了她的快乐,他不再顾及父母的情绪,尽管彼此之间出现了隔阂,但为了她,他终于乘坐飞往天堂的航班。也许,我只是因为对张幼仪的同情而无法理解徐志摩的所作所为,无法理解他把爱情看得如此至高无上。但实际上,这可能只是因为得到偏爱的人总是有恃无恐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