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先生曾写许多人物叫做“王”,如棋王、树王和孩子王。他们分别代表着王一生、肖疙瘩和“我”——王一杆。这些人物都生活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大部分人都陷于黑暗和贫困的深渊中,但王一生选择了在这个漫长的黑暗中执着地追求象棋。“下棋最好,何以解不痛快?唯有下象棋。”王一生在小说中说道。即使面临即将前往云南的情况,他仍坚持在车站找人下几盘棋。食物满足是基本需求,“吃”意味着生存,我们如何在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时面对这个基本问题呢?也许这正是王一生这个人物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在《棋王》中,王一生与八名对手的决战堪称高潮,小说中写道:“突然之间,我的心里涌出一种古老的情感。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悲痛,喉咙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卡住了。我已经读过的一些书显得有些模糊,有些离我较近,有些离我很远。甚至项羽和刘邦都目瞪口呆,只有那些黑色士兵从地上爬起来,慢慢地向前,似乎发出了声音。一名砍柴的人提着一把斧子,在田野上唱着歌。然后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傻子的母亲,用她微弱的手一张一张地翻过书页。”这段描写将人物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王一生让人震撼,让人心醉。那无字棋盘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通过创造性的使用牙刷进行打磨创造,它形成了一种怎样的艺术美感呢?
最后,小说中写道:“衣食有本,自有人类,就是每天忙这个。可囿于其中,终于还是不像人。”在过去,人们对于食物的追求是人类基本需求,但在现代社会,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网络虚拟世界的表象也让人沉迷其中,随波逐流,我们还能够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吗?我们应该如何寻找和保持初心不变?
在小说《树王》中,肖疙瘩出场时看上去毫不起眼,在大多数人都为了共产主义的路线大力砍伐树木时,肖疙瘩却全力保护那棵百年老树,直到他牺牲为止。大树倒下,宇宙也失去了我们对天空、大自然以及生灵的敬畏之心,只有肖疙瘩最终悟出真相,尽管他已离世,但他的精神追求却令人更加珍重人性的光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