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阅读的人们常说,有一种名著,它充满了“榴莲味”。这种作品对于喜爱它的人来说,有很多优点值得表扬;但对于不喜欢的人,封面一出现,就会产生抗拒情绪。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写的《百年孤独》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上周末,我在家中无事可做,便在书房里找出了这本名著。开篇的第一句让我回忆起了我的童年时光。当我年少时,看不懂书中人物的起起伏伏;如今,一句“开头”却使我陷入了深思。马尔克斯坚称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来写这个开头,这句话一直被后人传颂,并被无数其他作家所模仿。“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一短句话中,马尔克斯采用了现在时、过去时和未来时的结构,呈现出一种时间上的回环。更值得探讨的是,当你读完这部作品之后,你会发现这个段落简直像是整部书的缩影,从“冰块”的诠释开始,经过了漫长的故事展开,最后再回到“冰块”结束。这实在是太妙了!除了开头,自出版以来,《百年孤独》一直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和赞誉。1967年出版以来,史诗般的赞誉不断涌现:《纽约时报》称其为“自《创世纪》以来,第一部值得全人类共同阅读的文学巨著。”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将其与塞万提斯相比较,称为“自塞万提斯以来最伟大的语言艺术家”。莫言将其视为指引,他说:“第一次阅读《百年孤独》的时候,我被震撼到了。我从未意识到小说可以这样写。随后,我感到遗憾,为什么我早不知道小说也可以如此写呢?”在网上,很多人评论道:“如果一辈子只能读一本书,那我就选择《百年孤独》。”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最近重新翻阅这本书后,发现它确实耐读,而且能让人得到不少的感悟。有人说,最可怕的成长之处在于,我们在环境的影响下,可能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那些活的刚健、强大、自信的人,让人羡慕的是,无论现实多么残酷,他们都决定坚守自我,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这本书中有些引人深思的经典语录,值得悟思人生。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遭遇过什么,而是记住了哪些事情,并且如何铭记。当你渐渐和那些不愿你成功的人相同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跟他们斗争的时间太长了。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如此的沉沦为代价。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只是虚幻,回忆是没有尽头的道路,所有过去年月的欢乐并不会永存,最坚定而又疯狂的爱情也会最终成为短暂而匆忙的现实,唯有孤独是永恒的。当当事人的苦笑代替了旁观者的眼泪,“愚人”通过表达痛苦,代替了貌似公允的“智者”批评和分析,这更能唤起那些受骗者的群体深刻的反省。谎言讲得越来越真诚,最后连她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安慰。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去,而是在可以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离去。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我不想为争名夺利而与任何人争斗。这就像登山运动员冒着生命危险攀登高峰,但是一旦登上山峰,他们该如何面对下一步呢?任何时候,都要以明智、体面的方式下山。那曾经推心置腹的故人已经一去不复返,同伴和交流变成了敌意和闭口不言。有些人想睡觉,不是因为困倦,而是因为对睡眠的怀念。《百年孤独》讲述了长达七代人的历史,其中不断交织着权力与爱情的上下颠簸。他们家族百年的孤独代表了全人类的孤独。30多年来,《百年孤独》是少有能像它一样,在中国影响了整整一代作家的外国名著。作家王蒙曾说,对于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没有谁比加西亚·马尔克斯更为深远。余华、苏童、格非、陈忠实、韩少功、莫言等几乎所有此时期崛起的作家,都承认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