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是我第一次读王小波的作品。那句“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让我深深被感动。它里面充满了希望和向往,迷恋和惘然。那种因为年轻的美而洋溢的纯真,是多么可爱。这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明显的表达。我们都经历过,或者仍然在经历着“想吃想爱”的生理和安全上的追求,更有那些憧憬着飘渺的幸福。这种情感,让王小波的故事和世界变得更加迷人吸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阅读好的小说。王小波在他的许多杂文中提到,黄金时代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因为他酷爱电脑编程,在他的杂文中,有很多关于计算机科技的表述,他谈论过中关村、微软、比尔盖茨和当时磁条的价格高低,甚至还梦想过AR技术。我觉得,如果他没有在45岁时离开我们,他不仅会成为文学巨匠,同时还会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有很大的贡献。但历史就是这么无情。他用编程软件把黄金时代的章节打乱重排之后仍然是一本好小说。他将逻辑分解和组合得如此精妙,就像一个魔方旋转拼凑最终呈现出谨慎美。这才是作家的真正功力所在。虽然时间过去了很久,但是我依然对小说中的幽默以及反映出的作家的生活观和价值观赞不绝口。我在书上也划了不少的笔记。 “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不能选择怎么生,怎么死;但我能决定怎么爱,怎么生活。”这种生活态度是我们都向往的。它不是只是一句心灵鸡汤,而是一个人坚定的信念和人生选择。对于一个喜欢旅游,喜欢探索的人来说,“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这句话,没有人会否认。我们不是想去找各种震撼和惊喜,而是想去真诚地爱和生活。我们应该庆祝当下,因为它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另外,黄金时代中对性的描写也很特别。传统观念认为“性”是难以启齿和难以探讨的话题,以及一种不道德的代表。就像“金瓶梅”一样,乡野勾栏中才适宜它。这种隐晦无疑让人们把“性”当做一种瘟疫和苟且之事,而不是一种正常的本性和天性。在小说中,王小波没有刻意描写性,不过它还是以一种惯常方式出现,因为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无可厚非的。好的作品始终新颖鲜活,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那么你是幸运的。如果已经读过,它依然值得反复阅读和欣赏。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