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分为五篇,描述了他离开繁华都市而归于自然的生活态度。
《归园田居 其一》描述了陶渊明返朴归真的心路历程。他爱丘山,但被误落尘网,被拘禁了十三年。他深爱自然,于是在南野际开荒,守拙归园田。他在自己方宅十馀亩的草屋中生活,听深巷中的狗吠和桑树上鸡的啼鸣,同时享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的清静。
《归园田居 其二》中,陶渊明提倡从物质年华中回归自然。现实世界虽有繁华,但陶渊明更喜欢偏居而返璞归真的生活,追求宁静自在的境界,不沉迷于世俗。被尘世之物所弥漫的现实世界,只会让他感到厌恶。而在草木丛中,和朋友的芸芸众生一起,聊聊天道理,却是一种心灵上的美好体验。
《归园田居 其三》描述了陶渊明种豆的情景。他沿袭了返璞归真的理念,并把这个道理融入到生活当中。陶渊明像往常一样一早起来就去理除荒秽,带月荷锄同居畜养的范围。道狭草木长,他在荒野里种下自己的豆苗。在回家的路上,衣服已经被夕露沾湿了,但他却毫不在意。陶渊明的生活方式表明了他对回归自然的依恋。
《归园田居 其四》中,陶渊明再次展示了他的理念。他久游山泽,流连于荒野。他请他的子侄和朋友一起来到荒地上,回忆昔日昔日的人居。他们在井灶和桑竹残朽株的遗迹间来回徘徊。采薪者告诉他,那些过去的人都已死去,唯有这些遗迹留下。陶渊明在此处表达了他“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正念,并提醒读者珍惜此刻和现在生活的意义。
《归园田居 其五》中,陶渊明回到自己的居所,转眼间夜已深。他觉得时光如同水一般,从指缝间逝去。他感叹独自一人生活,与世隔绝,感到孤独,却又喜欢这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品尝新酿的酒,和几只双鸡一起喝,享受这短暂的欢愉。
在《饮酒》系列中,陶渊明更讲述了追求品德的良好品性、将行动和思想带回简单的愿望,以及将自己的归属感放回到自然中去。他以达人的身份,有期望被延续的愿望,并借此表达个人的生活哲学。他反对人立场过于偏颇,而相信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持平衡的关系,并将生命视为虚妄、客观存在。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