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著名的宋代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先驱。她的作品《永遇乐落日熔金》和《声声慢》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流传甚广。
《声声慢》中,开篇两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诉诸的是遭际悲苦,到底意难平。在这天气还暖,寒意未尽的节气里,最难保养身体。独酌三两杯淡酒,却挨不过这傍晚猛烈的寒风。雁群从天空略过,我仿佛遇见了故人般,不免伤感。飘零的菊花堆了一地是如此憔悴,还有什么能让我摘取的呢?我独守窗前,想着如何才能熬到夜黑。黄昏中,梧桐叶落,细语打在上面,点点滴滴,一个“愁”字已经无法形容我此时此刻的心境了。这首词的基调凄郁哀怨,读者不难透过诗词体味作者的怅惘与锥心的疼痛。李清照在作词时,内心的悲哀已经到达了及至,以至于读者能够通过这首诗和作者达到一种共鸣。
而《永遇乐落日熔金》中,落日如融化之金属,傍晚暮色四合,如白壁齐拢,雾霭将杨柳染得浓绿,笛声将《梅花落》的曲调吹响,谁知有春意几许?诗酒朋友们乘着马车,骑着骏马,前来邀约,我都一一婉拒了。遥想当年,我们闺阁女子便要戴上饰有翠羽的帽子,插上金丝雪柳,满头珠翠,而如今的我却如此憔悴,发髻凌乱,鬓角斑白,不愿夜间外出,倒宁愿躲在帘下,听人欢歌笑语。这首词的凄怆哀婉的基调与《声声慢》颇为相似,但又不同于《声声慢》的作品风格。作者通过对比南渡前后的元宵之景,抒发了自身的离乱愁苦。上片主要写景,表达触景生情的苦闷;下片作今昔对比,从个人情绪上升到国家的高度,表达了国破家亡之苦。经历过大宋王朝危在旦夕的靖康之耻,这辗转流离的逃亡生涯丰富了作者的人生阅历,也让作者赋予其作品更为深厚的情感。
李清照的创作手法极为娴熟,笔下的文字用心打磨,能够深入人心。从风格上看,《声声慢》兼具声韵和意蕴之美,情感表达直击人心,而《永遇乐落日熔金》则更为含蓄深厚,引人追思。两种处理方法各有妙处,从不同角度看,《声声慢》和《永遇乐落日熔金》都是李清照词作之佳品,各有其长,不能一概而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