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文中讲述了他为自己的官邸建造一座亭子,并将其命名为“喜雨亭”。在古代,人们常以喜庆的事物为名,来表达不忘的意义,例如周公用“嘉禾”来命名著作,汉武帝用“元鼎”作年号,叔孙得臣将儿子命名为“侨如”。不论喜庆大小,表达的不忘之心是一样的。
苏轼的喜雨亭建于北面厅堂的对面,南面有一口池塘,引水栽种树木,供人休息。春季时,空中飘洒下麦子,占卜后预示着一个丰收年年。然而,接下来整个月都没有下雨,百姓非常焦虑。到了三月,终于下起了雨,人们都感到高兴满足。此时,苏轼的喜雨亭刚好落成,他在亭上举办宴会宴请客人,用酒劝说大家一定要铭记雨的恩赐。苏轼说:“如果五天不下雨,将会导致麦子无法成长,十天不下雨,则稻子也会无法成熟。没有庄稼,人们就会饥荒,讼案和盗贼都会增加。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我们怎么可能在这座亭中欢乐游览呢?感谢上天的恩赐,给予我们必需的雨水,让我们与客人在这座亭中相聚欢呼,如此美好的时刻,我们必须铭记不忘。”
苏轼为亭子命名是因为亭子的存在使得他和客人能够在雨天也有地方欣赏风景。他还写了一首歌词:“假如雨下的是珍珠,受寒之人无法当成棉衣;假如雨下的是宝石,饥饿的人也无法当成粮食。所以说,这三天的大雨是谁在支持呢?百姓会说是太守,但太守并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是天子赐雨。而天子也不会这么自负,因此功劳归于造物主。造物主不会太在意自己的功劳,他就将功归于太空,太空是如此的辽阔,却不能给亭子命名,所以我自己来给亭子命名。”
苏轼通过亭子和雨水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的恩赐并且铭记不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