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瞻,我的兄长,因贬官被流放海南岛。当今天子登基四年春正月,施行恩惠于天下,不仅赐及人民,也及于鸟兽。夏季六月,兄长被命令渡海北归。次年,船只抵达淮河和浙江口。可是秋季七月,他却病倒了,并在毗陵去世。吴越之地的人们,集合市场共同哀悼,君子也到家里表达哀悼之意,四方皆传悼念之声。太学之士数百人,则前往慧林寺,在那里大施食物于僧众。唉!这位杰出的文学家已经离世,那时的年轻人将来还能敬仰谁呢?
兄长初患病时,留下一封信托付我,上面写着:“如果我死了,请将我葬在嵩山下,并为我写墓志铭。”我拿着这封信抽噎着哭泣的时候,感到自己难以写下他的墓志铭。
兄长十岁那年,父亲离开家乡开始差遣,母亲亲自教育他文化和书法,讲述过去的历史和胜败。兄长渐入佳境,意志坚定,追随当前时代的追求成就。母亲感到很欣慰。后来兄长长大成人,对于经史文化了如指掌,每天写数千个字的文章。嘉佑二年,欧阳文忠考取进士,他看到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感到极度不爽,他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发现了兄长写的《论刑赏》,将这份手稿交给了欧阳文忠。欧阳文忠惊喜,认为兄长是奇才,并想冠以多数士子。
兄长去杭州任职通判,常常运用法律通轨来方便百姓,百姓因此感到稍有安定。高丽进献使者蔑视和欺负州县官吏,陪同的使臣也把持权势,直至同上级官吏场面对峙。兄长派人向他们表示:“外国人向往文化而来,理应谦恭有礼,如此妄自尊大,并不是你们引导的结果,如果你们不改过,我们就要上报朝廷。”陪同的人害怕了,稍微克制了一下。官员们心服,百姓们亲爱,直到兄长离任,人们才称他为学究,并且不知道他的名姓。
兄长转往徐州任职。当时黄河决口灾难曹村,徐州城墙快要倒塌了。富有的市民争相逃离城墙,但兄长却说:“如果富有的人都跑了,底层人民的心就会动摇,我还用什么去守城呢?我要在这里,绝不让大水侵袭城墙。”他一再把富有的市民赶回城内。兄长踩着草鞋,拿着手杖,亲自到武卫营,呼唤他们的长官,说道:“河水将毁城,情况迫在眉睫,尽力抗灾吧。”那位长官喊叫:“太守都不怕大水,我们百姓岂能退缩,这就是我们奉献生命的时刻。”他拿着棍棒走向队伍,率领他的部下穿着短衣散发,拿着铁锹、箕帚冲出营地,赶紧修筑东南长堤。长堤首先连接戏马台,然后末尾与城墙相连。长堤修竣,大水也漫到堤尾,但城墙没有毁坏,民心才得安定。但奇怪的是,雨夜不止,洪水越来越猛,城墙震动了三次。兄长住在城上,从门前走过,并没有回家。他派官吏来分配石块保卫城墙。最终,他成功保住了城墙,并将这一事件上报朝廷。之后他还请调来年减轻苦役量,并且增加对旧城进行加固,以备再次防治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