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卡夫卡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虽然许多专家、学者、作家都声称自己理解了卡夫卡。卡夫卡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理解卡夫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理解我们自己。
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小说家。出生犹太商人家庭……
“卡夫卡”在捷克语中是“寒鸦”的意思,卡夫卡父亲的铺子即以寒鸦来作店徽。而“卡夫卡”在希伯来语中是“穴鸟”的意思(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都是犹太人的语言)。为纪念这位独一无二的大师,1983年发现的小行星3412以“卡夫卡”来命名。
准确的卡夫卡并非没有结婚的念头,可能这颗柔软的承受不了生活的冲击。卡夫卡在感情上,受了诸多的挫折,他一生三次结婚却又三次解除婚约。甚至还因为与爱人菲莉斯的好友暧昧而被审判,那时菲莉斯、菲莉斯的妹妹以及那个暧昧的好友,三人一起审判卡夫卡。这一段经历让卡夫卡怀着罪恶感、无力感,在一战那几年写作了长篇小说《审判》。显然卡夫卡的一生情感经历应当说相当桃色,以至于很难具体说出卡夫卡究竟和谁有过感情,又或者说他对谁都没有相伴一生的决心。也许是忌惮于婚姻对创作需要的孤独感的毁灭,也可能只是本能的更愿意接触更多的女性。真实的原因也许卡夫卡自己也不甚清楚,或许只能从那些文字中猜想一二。
在卡夫卡年近四十,病痛已经开始折磨他的身体,而此时的他又与一位年轻的女子朵拉相恋。她是走到人生尽头的卡夫卡最后的伴侣。病情愈加严重的卡夫卡不得不搬去疗养院,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停止写作。因为疾病的缘故,他生命的最后两个月已经无法进食,而此时的他依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作了小说《饥饿艺术家》,最终在1924年的六月病逝于奥地利。
卡夫卡在生前就对自己的作品不甚满意以至于毁掉自己的稿件,而朵拉也遵照卡夫卡的遗嘱烧毁了一些作品,幸运的是布罗德这位从大学时便陪伴卡夫卡的挚友保存了卡夫卡的稿件。同时他也在卡夫卡去世后不断整理、编辑、出版这些作品,长篇小说《失踪者》便是在卡夫卡逝世后得见于世的。而三篇长篇小说无一例外,都因为卡夫卡的病逝而没有完成。
卡夫卡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残缺破碎的小人物,他们都谈不上悲惨,但也都无一例外的经受着一种习以为常的现实折磨。如同变成甲虫后格里高尔的遭遇一样,这种折磨显得如此自然,扭曲的人格如此真实,反而显示出现实的荒谬。有理由相信,卡夫卡在煎受着令人心碎的偏见,来自读者,来自同事,更甚至于来自父母。他传世的作品,只有一小半小说,其余的大篇幅都是日记书信和情书。可见他把生活放在了起码与作品等量齐观的位置,而非仅耽于艺术的天才大佬。他可能是少见的作品对本人意义大于传世意义的人,那些文字都成了他最痛苦时刻的宽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