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虻》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亚瑟的命运。亚瑟在意大利的大学里就读,但他的家庭并不幸福。父母去世后,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掌握了家产,对亚瑟很冷淡,而大嫂裘丽娅更是视他为眼中钉。幸好,他有青梅竹马的女伴琼玛和爱他如子的蒙太里尼神父给予他关心和安慰。
亚瑟想反抗奥地利的统治,加入了“青年意大利”的秘密团体,但蒙太里尼神父深知其危险性,劝说他改变计划,但未果。蒙太里尼神父被调到阿平宁山区成为主教后,亚瑟因担心他的安危而无法告别。而在琼玛积极与“青年意大利”的领导人波拉交往后,亚瑟对她产生了嫉妒之情。
在忏悔时受到卡尔狄神父的欺骗,亚瑟透露了“青年意大利”党的一些活动情况和波拉的名字,导致他和波拉被捕。虽经受折磨,他并未招供,最终被释放。但他在狱吏口中得知是卡尔狄出卖了他时,对宗教产生了怀疑,而琼玛误以为是亚瑟出卖了同志,打了他一个耳光后愤然离去。
回到家里后,亚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知道自己是嫂子和蒙太里尼的私生子。这个消息让他对人世和宗教的所有美好回忆全部破灭,他砸碎了家里的耶稣神像,并离开了家乡。13年后,在法国时代,他使用“牛虻”为笔名,以笔墨为武器继续着与反动势力的斗争。他应几位意大利名流的邀请回到意大利,为他们写作讽刺时政的文章。但他并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一边写作,一边组织起义。在阿平宁山区偷运军火时被密探发现,他选择被捕,遭受折磨,但最终选择了信仰忠诚的道路。
《牛虻》塑造了一个受到命运苦难的青年亚瑟的形象。他曾经沉醉在亲情和爱情中,但这些仅仅是短暂的平静。他的反抗和探索只能产生短暂的胜利,他的信仰一再受到挑战,但是“牛虻”的出现,给他带来了新的力量和坚定,为意大利的未来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