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写有《培根随笔》一书。这本书包括了多篇随笔,例如《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和《论友谊》等等。其中,我对《论友谊》的名言印象深刻,培根在这里说:“如果你和一个朋友分享你的快乐,你将得到双倍的快乐。而如果你向一个朋友倾诉你的烦恼,你会因此减少一半的烦恼。”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他们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人的本性就像野生的花草一样,求知学习就像修剪栽种一样。”这表明,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极其重要的。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当你产生疑虑时,最好保持警惕,但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做了准备,当它没有道理时,你也可以避免误会好人。”这说明,在生活中,猜疑是人们思想中的一种乱因素。
在许多篇随笔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论美》。这篇文章讨论了美的概念,尤其强调了人们如何看待外在和内在美。文中写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我们不应该抱怨自己外在的缺点,内在美是永恒的美。美德胜过美貌,只有将美与善行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章有这样一句名言:“身材美胜于相貌美,举止端庄美胜于身材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五官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则是内在美的反映,最具价值。
现今,很多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美。这些人虽然外貌出众,但由于缺乏修养,不够配得上赞美。一个打扮不华丽但端庄儒雅有美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因此,让我们将美的外观和美德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出光芒。
在《论嫉妒》中,我也体会到了很多启示。彼此之间越了解,嫉妒心越强烈。我们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成功,但不能允许身边的人有任何进步。但只要有人在合理、逐步地提升自己,就不会引起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是正当的。
嫉妒是人生道路中的陷阱,而同情心是治疗嫉妒的良药。然而,有多少人真正理解这些道理呢?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