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飞鸟集》已经有二十多个译本,包括2017年出版的三个译本。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译本?我的观点是:一,英文简短,句式简单,用词精炼,比较易于理解,因此,非专业的译者很容易翻译出大概的意思。二,缺乏一个引领大众的优质译本。郑振铎先生的译本是最经典、最广泛流传的,他的优点是翻译准确、平实,但缺点是缺乏诗意,且现代白话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不同的读者对诗句的理解会有差异,因此,会有各种版本的译本。
虽然有很多译本,但大部分并没有突破郑振铎先生的基础。徐翰林、王广州等译本质量不高。冯唐的译本在某些部分表现很好,但在逞才方面过于夸张。朱遐的译本文言文句式较多,虽然字数最少,但有些翻译也过于夸张。王玺刚先生的译本品质较好,值得一读。至于我的译本,也即将出版,部分译文如下:
- 忧伤消融在我内心,如黑夜在深林间溶解。 - 大自然的奥妙,如宏伟的夜幕般深远。 - 物质的虚幻,如晨雾般朦胧。 - 点滴之水澄澈透明,海水却浑浊晦暗。 - 小道行走,言语无言。 - 在人群中,望见你在阳台上微笑,我便唱起歌,忘却了所有喧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