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一种反传统戏剧流派。1950年,法国剧作家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问世,1953年,贝克特又以剧作《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舞台。1961年,英国批评家艾思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以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得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
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荒诞派戏剧最主要的代表作家是尤金·尤奈斯库和贝克特。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他的《秃头歌女》是最早的荒诞派戏剧之一,后来连演70多场,成为法国历史上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戏剧之一,被译成多种文字。贝克特则以《等待戈多》成为荒诞戏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获得196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被瑞典皇家学院代表称赞他的戏剧“具有古希腊戏剧的进化作用”。
荒诞派戏剧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文学”的发展。荒诞最有概括性的含义是:人与世界处于一种敌对状态,人的存在方式是荒诞的,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左右,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人与人、人与世界无法沟通,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着。荒诞派戏剧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主张和超现实主义等流派文学观念及表现手法,并加以融会,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把荒诞文学推向高峰。
荒诞派戏剧选择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如怪诞、模糊、病态、丑陋的人物、若有若无的剧情、背离常理的舞台设置、颠三倒四、胡言乱语式的戏剧对白等。这种怪诞的手法贴切地表现了荒诞的主题,也使这个流派以其“反戏剧”、“反文学”、“先锋派”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文学之林,成为了一个风格独异、影响巨大的戏剧流派。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