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整株木棉或木棉花就像一个盛大的烛台,满树鲜花,色彩艳丽明亮,繁盛生生不息。
8. 作者喜欢亭子的原因是它提醒人生要放慢脚步,关注过程,同时供人欣赏美好风景。
9. 文中并未提到A、B、D选项内容,正确选项为C。
10. 本文运用了虚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等手法,这些手法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跨越时空,贯穿古今。内容包括印度僧侣的修行、古希腊哲人的徒步、灞桥离别、折柳送别等,揭示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11. 文章运用了排比结构,强化了“迟行”的意义,增强了节奏感和语势,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12. 整篇文章以“迟行”(步行或行走)贯穿,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从木棉花或日常生活引出,谈到亭子的意义,再探讨人类文明通过漫长的行走发展而来,逐层深入,揭示“迟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