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代词牌指的是经常用来填词的固定乐曲的名称,数量大约有870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但是,词的内容与词牌的意义无关,自北宋开始,词作者常在词牌之外添加题名或序言来说明词的意义。绝大多数词牌的出处已无法考证,但一般来说,词牌的产生主要是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原来的乐府诗题,如“乌夜啼”、“长相思”等; 2. 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如“浪淘沙”、“西江月”等; 3. 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临江仙”原写水仙,“双双燕”原咏燕子等; 4. 取别人诗句中的几个字,如“醉春风”取自李白的“丝管醉春风”,“看花回”取自刘禹锡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等; 5. 取某些历史故事,如“解连环”出自《庄子》中的“连环可解也”,“塞翁吟”出自《淮南子》中的塞翁失马等; 6. 取本词几个字,如“忆秦娥”、“占春芳”等; 7. 由词人自制,如柳永、姜夔等本身就是作曲家,创作的曲调自己填上词,并根据词意自定; 8. 使用原有词牌,增加字数后改名,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 9. 根据词的字数来定,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 10. 综合两个词牌命名,如“江城梅花引”等; 11. 使用人名,如“西施”、“虞美人”等; 12. 使用地名,如“南浦”、“伊川令”等; 13. 使用乐调,如“角招”、“四犯令”等。
需要注意的是,词牌名称的分类也有四种情况:
1. 有相同的调,但名称不同,即一调有多个名称,如“念奴娇”是本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都是别名; 2. 调不同而名称相同,即几个调有相同的名称。如“菩萨蛮”又名“子夜歌”,而“子夜歌”的正调与之完全不同; 3. 调同句异,即有些词牌调字句全同,但谱入音乐时的腔调并不相同,不能混淆,如“解红”、“赤枣子”、“捣练子”三调; 4. 一调有多种词体,其中有正格和别格(异体)之分,如“念奴娇”的正格是辛稼轩的“书东流村壁”,而苏东波的“大江东去”则是别格。
以上是较常见的词牌及其分类,以下列举一些流行的词谱,可供参考:
1.《白香词谱》(清代舒白香编)收录了100个词牌;
2.《唐宋词格律》(龙榆生编)收录了150个词牌;
3.《汉语诗律学·词谱举要》(王力编)收录了206个词牌;
4.《词律》(清代万树编)收录了825个词牌,1670个词体;
5.《词谱》(清代王奕清等编)收录了826个词牌,2306个词体。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我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