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帝国(纪念版):中国古代星宿揭秘

1 民主的模式(第二版)

民主的模式(第二版)

本书探讨了1945年至2010年间36个民主国家,并将它们置于二维民主“概念图”中。通过有力证据和深入比较分析,作者得出结论:共识民主效果优于多数民主。该发现为尚处于民主化进程和新兴民主国家提供了参考。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阿伦·利普哈特最具代 [美]阿伦·利普哈特 2023-04-08 19:59:27
1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

霍布森的著作《帝国主义》是一部开启古典帝国主义理论的著作,他第一个把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联系起来,系统批判了近代帝国主义,影响巨大。本书多次再版。本书主要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帝国主义近三十年的政策实践,试图挖掘和探讨构成帝国主义政策基 [英]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 2023-04-08 19:58:15
1 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

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

北大教授、国际关系研究专家梅然先生最新作品《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是腾讯大家转载量最高的文章之一。此书讨论了什么促成了现今的国际秩序,并探讨了战争对各参与国和国际政治的影响,包括一战、二战、冷战、伊拉克战争等。内容提要:许多人将战争视为 梅然 2023-04-08 19:53:32
1 中国何以稳定

中国何以稳定

在国内经济社会快速现代化以及国际环境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中国是如何保持国家基本政治秩序的稳定的呢?阎小骏在本书中汇集了自2005年以来在华北、中南和华南基层进行的大量田野调查研究的成果,以鲜活丰富的材料有力回答了西方学界近年来试图解答的这一问 阎小骏 2023-04-08 19:51:10
1 帝国的兴衰

帝国的兴衰

在迈入“大政治时代”,需要“政治的”智识和思维。大政治时代的核心动力是权力,涉及统治与被治、权威与服从。政治的目标在于一国之内树立秩序,国际之间缔造和平。修昔底德“政治史”与柏拉图“政治哲学”双峰并立,高山仰止。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精神上一脉 任军锋 2023-04-08 19:32:36
1 大英帝国衰亡史

大英帝国衰亡史

本书主要关注“大英帝国”现象,探讨其第二章与第三章从帝国的本质来分析“兴盛”,第四章以后进入衰亡史的主轴。第五与第八章重点讨论大英帝国经济实力的衰退,第七与第九章则关注对外政策与战略的变化。本书旨在描绘出一部综合性的大英帝国衰亡史。本书荣获 [日]中西辉政 2023-04-08 19:22:57
1 中国新叙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分析

中国新叙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分析

本书使用符合国际规范的学术语言,阐释中国制度、模式和道路。其主旨是基于多学科的研究视域,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不同的理论维度,来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体制的法理原则、政治基础、经济绩效和治理逻辑。所谓"中国新叙事",是试图构建一 姚洋/席天扬 2023-04-08 18:37:33
1 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

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

芬利(1912—1986)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古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在相关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主要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为案例,分析了古代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并与近现代民主进行了对比。这本书反驳了当代精英主 [英]M.I.芬利 2023-04-08 18:24:17
1 必然帝国

必然帝国

该书荣获美国史学界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同时被《纽约时报》和《旧金山纪事报》推荐。它以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19世纪早期新世界民族、经济、思想和信仰之间的冲突。故事发生在1804年的南太平洋上,在距离美国奴隶制中心地带5000英里 [美]格雷格·格兰丁(GregGrandin) 2023-04-08 18:23:20
1 中国精神读本

中国精神读本

自晚清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改革开放,中华儿女经历了一轮前所未有的精神涅槃。铁与血的考验不仅磨炼了身体,也奠定了国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基石,成为当代中国自信道路、文化自信的伟大源泉。本书汇集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佳作,为读者呈现了这个波澜壮阔的中国精神 王蒙主编/王绍光执行主编 2023-04-08 17:51:36
1 政治哲学史(第三版)

政治哲学史(第三版)

列奥·施特劳斯是德国马堡出生的犹太人,曾在马堡大学读书并于192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在1925至1932年期间担任柏林犹太研究学院的职位。1938年移民美国,开始在纽约新社会研究院担任教职,一直到1949年。随后,他于1949至1968 [德]列奥·施特劳斯/[美]约瑟夫克罗波西 2023-04-08 17:34:10
1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

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展开

本书旨在研究新文化运动,重点探索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早期历史。通过具体的学术史事,揭示中国现代政治学展开过程的渊源脉络。本书采用多重资料进行考证排比,包括档案文献、报刊、时人论著、日记和回忆录等,不以外在概念和后来成见取舍材料 孙宏云 2023-04-08 17: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