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1 向死而生,活在当下:濒死体验死亡哲学课

向死而生,活在当下:濒死体验死亡哲学课

本书探索了濒死体验和临终心理,是英国重症监护室医护佩妮·萨托利博士20多年的案例观察和采访的总结。人们走向死亡时的精神活动一直在进行着,本书通过数十个濒死体验者的案例研究和他们所描述的震撼经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死亡和平静面对我们都无法避免 [英]佩妮·萨托利 2023-04-10 20:41:47
1 死亡

死亡

凡人皆有一死。本书试图接近“死亡”这一概念,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死亡本身是什么、我们所经历的他人之死、凡人之死。历史上,人类总是试图捕捉死亡的瞬间,但这困难重重,我们所经历的最接近死亡的瞬间,其实是他人之死。因此,本书也从亲人、朋友、爱人 [法]玛丽–法郎士·阿兹布鲁克 2023-04-10 18:11:17
1 回乡记

回乡记

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乡土性已经植根千年。"回乡"成为了每个个体寄托乡愁、寻找记忆的自觉行为。在涉及近十亿人口的城市化浪潮中,"回乡"更是这个巨变时代的一个缩影。《回乡记》是贺雪峰教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共同编著的一本书,汇编了 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2023-04-10 13:44:58
1 一个社会学家的十堂公开课

一个社会学家的十堂公开课

本书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独特方式介绍和考察社会学原理。读者将了解成为人、社会的形成过程、人类自由、苦难、人与人的不同等问题,并通过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米德、伯格、米尔斯等社会学家的思想理念,认识过去150多年来社会学解决问题的历程。新版 [美]乔尔·查农(JoelCharon) 2023-04-10 12:31:18
1 死亡、战争与献祭

死亡、战争与献祭

《印欧语系人民的祖先》是一部享有国际盛誉的经典著作。作者以语源学和语义学为工具,考察了古代印度、伊朗、希腊、罗马、凯尔特、日耳曼等民族的文学、历史文本、语汇、神话、仪式、社会组织结构、法律程序以及物质遗存。此外,作者还阐发了印欧民族关于战争 [美]布鲁斯·林肯 2023-04-10 00:00:54
1 斯坦福大学奇幻地理

斯坦福大学奇幻地理

《斯坦福大学奇幻地理:科学、艺术与想象》是近代地理学开山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地图制作和探索历史,更是一部融合了科学和艺术的作品。其中收录了19世纪流行的比较地理绘图,展示了科学和视觉的双重特性。这些绘图珍藏于斯坦福大学大卫·拉姆齐地图研究中 [法]让-马克·贝斯/[法]菲利普·格朗/[法]吉尔斯·帕尔斯基 2023-04-09 15:03:46
1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

本书是知名摄影师赵钢在大学时代所完成的摄影作品。这部作品既包含着青年人单纯与激情,又融合了成熟摄影师的独立意识与敏锐观察。赵钢从初中时代起就一直专注于摄影,得到了著名摄影家王福春的指导。在进入大学之前,他就已明确摄影为自己一生的志业,并决心 赵钢 2023-04-09 11:06:16
1 死亡的视线

死亡的视线

当代医学实践中,生命权与死亡权的哲学争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濒死边缘,医学实践是为了保全生命而不惜代价,还是减轻临终病患的痛苦呢?2001年,美国贝斯代特医疗中心的护士助理奥尔加控告两名护士谋杀了一位临终病人。作者科恩以这起真实的医疗谋杀指控 [美]刘易斯•M.科恩 2023-04-09 11:00:32
1 耶鲁的上帝与人

耶鲁的上帝与人

1951年,一位当时仅25岁的耶鲁大学毕业生,出版了他的首本著作。在这本书中,他揭示了当时在其母校流行的所谓“极不负责的教育倾向”。这本名为《耶鲁的上帝与人》的书,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使得这位年轻的作者小威廉·法兰克·巴克利一举荣登公 [美]小威廉·法兰克·巴克利 2023-04-08 22:56:24
1 人民公开课

人民公开课

李零、金一南、胡鞍钢、潘维、韩毓海、李稻葵、温铁军、张文木、邓小南、杜晓勤、李玲、张宇、卢周来,聚焦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重点高校名家教授汇聚一堂,以深厚学养高屋建瓴。他们将以大历史观和全新角度,帮助你重新审视中国的历史与道路、发展与崛起,真 “名家领读经典”课题组 2023-04-08 20:03:01
1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

民主國家如何死亡

《紐約時報》暢銷書,已翻譯十五種語言。關於當下的川普總統必讀書籍之一。作者說明了許多國家的民主如何崩潰,不只是透過暴力政變,更常見(與隱晦)的是逐漸陷入專制。這對於美國可能發生的事情是一本透徹又重要的指引。在美國,沒有公職經驗、不尊重憲法權 史蒂文.李維茲基(StevenLevitsky)/丹尼爾.齊布拉特(DanielZiblatt) 2023-04-08 18:12:50
1 爱、死亡与后人类

爱、死亡与后人类

本书聚焦于“后电影时代”的话语和思想,旨在通过重铸电影哲学的方式,哲学性—分析性地重新探讨电影学理思想层面,从而在后电影时代捍卫电影的进路。本书回应“后电影状态”对电影构成的一系列关键性的瓦解和冲击。作者通过与精神分析和后人类主义思想与电影 吴冠军 2023-04-08 12: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