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批判文选红色文化研究书库

1 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

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

本书源于哈佛燕京学社与浙江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什么是最好的历史学”西湖论坛。该论坛聚集了众多学者,他们对“最好的历史学”的界定与探寻进行了讨论。本书将由现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教授和浙江大学历史系主任陈红民教授共同主持完成。本书作者 [美]裴宜理/陈红民主编 2023-04-06 15:23:10
1 历史三调

历史三调

《历史三调: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历史认知方式:事件、经历和神话,以探讨与历史撰述相关的问题。虽然义和团在本书中只是被视作“配角”,但是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考历史的方式。因此,本书也可被视为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美]柯文 2023-04-06 15:21:06
1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收录了日本著名史家石川祯浩近十余年来的重要论文。该书主要集中反映了他对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和早期中国共产党史的新思考。在广泛调查史料并借鉴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石川祯浩对一系列历史现象和具体细节进行了缜密分析与考证,以 [日]石川祯浩 2023-04-06 15:07:28
1 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

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

《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是一篇通过概念史的研究方法,探讨“人文主义”这一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逐步生成历史的论文。与学界已有的“人文主义”定义不同,本文尤其关注于概念的词汇形式,旨在回到近代中国的原初历史语境,探索晚清 章可 2023-04-06 15:02:41
1 历史深处的民国叁重生

历史深处的民国叁重生

这是一套关于1840-1945年间百年历史的彪悍史书。它全面、真实,并且透彻地解释了晚清、共和与抗战时期的历史。在民国历史的书籍中,没有一本能像《历史深处的民国》这样清楚简洁地将民国时期的历史讲明白。因此,对于数千万的“民国迷”们来说,《历 江城 2023-04-06 14:59:52
1 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

张鸣说历史:大国的虚与实

。这本随笔由张鸣所著,它所引述的是一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而非重大事件或话题。书中涉及的辫子、烧狗、燃放鞭炮、洋人的膝盖以及拳民的秘密看似鸡毛蒜皮,不足以进入历史大书的篇章,但作者却将其转化为复杂的话题,通过这些命题,揭示历史的特殊真相, 张鸣 2023-04-06 14:54:21
1 张鸣说历史:角落里的民国

张鸣说历史:角落里的民国

本书主要讲述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作者从与一般史书不同的角度入手,以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线索,描绘了一系列奇闻趣事。无论是军阀和总统这样的重要话题,还是茶壶和牙刷这样微小的事物,作者都能轻松应对,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别开生面的历史世界。这些内容不但扣 张鸣 2023-04-06 13:40:42
1 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研究

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研究

本书基于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康党”为切入点,转换视角并借助大量翔实的资料,包括维新运动重要参与者的文集、全集、日记等,以及当时的报刊如《知新报》、《清议报》、《湘报》、《中外日报》、《新闻报》、《国闻报》等,系统梳理了戊戌时期 贾小叶 2023-04-06 13:28:55
1 庚子救援研究

庚子救援研究

庚子国变期间,京津沦陷,导致秩序大乱,南北交通中断,大量京官和难民处境危险。此时,上海绅商得到李鸿章的支持,在中国救济善会和东南济急善会的成立下,发起、组织和实施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施救对象之众、效果之著,为史所罕见。庚 冯志阳 2023-04-06 01:24:57
1 历史•声音•学问

历史•声音•学问

本书撷取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几个片段,探讨了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构性异变。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碎片崩解后发挥了催生、转化与突破的作用。探讨的内容包括:儒家的道德自省逻辑如何将社会进化论改造成为强大的行动机制,历史观的改变如何重新塑 王东杰 2023-04-06 01:07:27
1 晚清的媒體圖像與文化出版事業

晚清的媒體圖像與文化出版事業

本书主要关注早期中文报刊(Chineselanguagepress),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申报》及发行该报的公司,以及近几十年中总观公司经营的美查(ErnestMajor)。《申报館》是现代中文新闻媒体的起源,也是造就上海公共租界(Shan 魯道夫・瓦格納(RudolfG.Wagner) 2023-04-06 00:59:11
1 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

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

清末新政是我国近代社会知识与制度转型的重要时期。其制度变革具有牵涉面广、中西新旧缠绕及变化繁多、曲折反复等特征。该书以内官制中的学部酝酿和设置为个案,同时考察了外官制变革中的争议与成效,以及科举改章至终结对乡村士子的影响。通过整体观照下的具 关晓红 2023-04-06 00: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