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为人

1 沈从文的前半生

沈从文的前半生

本书是介绍沈从文前半生(1902-1948)的传记,是《沈从文的后半生》的姊妹篇。本书涵盖了中国历史变动时期,沈从文生命发展的各个阶段。书中讲述了他的辗转流荡、传奇经历和平凡生活,还描述了他的人格光辉和精神折磨。沈从文与时代紧密相连,却始终 张新颖 2023-04-10 07:42:27
1 我的前半生:全本

我的前半生:全本

他名为皇帝,但却无家无国。他坐拥九重宫苑,但这宫苑并不属于他。他有自己的新娘,但没有自己的家。他是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从登上帝位的那一天起,他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由帝王沦为傀儡,由战犯转为平民,他的一生经历了荣辱浮沉,历尽巨变 爱新觉罗·溥仪 2023-04-10 05:34:43
1 重寻巨浪:不为人知的葛饰北斋

重寻巨浪:不为人知的葛饰北斋

葛饰北斋是日本江户后期最具代表性的浮世绘画家。在西方,他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与达·芬奇齐名。他对莫奈、梵高、德彪西等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北斋的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引发再创作。为什么葛饰北斋获 [日]神山典士 2023-04-09 15:18:54
1 沈从文的后半生

沈从文的后半生

生于1902年,逝于1988年的沈从文被很多人誉为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的候选人。尽管这样的说法强调了对沈从文的崇敬和遗憾之情,但是他获奖与否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我们对他的了解能够有多深、多远。实际上,到1988年的时候,对于沈 张新颖 2023-04-07 18:29:09
1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

千百年来,人类不仅在物质、科技等方面获得巨大进步,精神上也取得了优秀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方面需求的高级、强烈更加明显。此时,本书的出版恰好满足了人们追求精神提高的需求,旨在介绍人文学带给我们的喜悦。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交流对于通过了 [美]理查德·加纳罗/[美]特尔玛•阿特休勒 2023-04-07 12:22:27
1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

理查德·加纳罗接受了哈佛大学(专攻戏剧史和批评)、波士顿大学(专攻美国文学和戏剧)、迈阿密大学(专攻文学和戏剧)和劳伦斯大学(专攻教育心理学)的教育。他在综合性教育发展的早期历史中积极参与,并协助发展了人文学项目在迈阿密大学和迈阿密-戴德社 [美]理查德·加纳罗/[美]特尔玛·阿特休勒 2023-04-07 08:03:25
1 为人文教育辩护

为人文教育辩护

想要过好日子其实不难。先上大学,然后再退学。白天学计算机科学,晚上编程。开一个科技公司,然后迅速上市。要是你不喜欢冒险,那就学电子工程。在技术和全球化主导的时代,基于技能的学习为主流社会所推崇,而以开放的心态来追求知识,则被看作是没有前途。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 2023-04-07 07:41:47
1 陶希圣的前半生

陶希圣的前半生

生前,陶希圣背负着汉奸和战犯的骂名。然而,深入了解他的身份,会发现他其实是学者和政客的兼具者。他对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社会结构和性质的讨论、本位文化的探讨以及唯物史观作为方法论并且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切入社会学等 贺渊 2023-04-06 12:46:17
1 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是爱新觉罗·溥仪所写的回忆录,他是我国末代皇帝。周恩来总理曾经告诉溥仪:你的作品与旧社会宣战,彻底揭露了历史上的事实。这是一个全新的例子,你创造了新的历史时期。此书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描述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历史背景,并详细叙述了 爱新觉罗·溥仪 2023-04-06 00:33:07
1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曾拥有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里,我能用我贫瘠的词语描绘出每一分每一秒。我能用我枯竭的心灵记住所有的细节。但这段时光很短暂,就像一个故事刚刚有了开篇就戛然而止。我花费了很多时间尝试着开启新的故事,但没有成功。我开始恐惧那种只能用“很多年过去了 twentine 2023-04-01 18:36:57
1 这一生为自己而活

这一生为自己而活

“我活得好得不得了”,这句话是你对那些伤害你和爱你的人给出的最佳回答。它让那些曾伤害过你的人无地自容,让爱护你的人感到欣慰,让亲者快乐,仇者痛苦。无论这个世界需要什么,你需要做好的就是做好自己。只有你自己明白你需要的是何种爱,只有你才能给自 [美]奥里森•马登 2023-04-01 00:33:42
1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这本书名感动了数亿人!而且,只需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其内容。它带领我们跋山涉水穿越红尘,最终回到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风霜和人生历练是生命中的温柔灌溉,隐藏在成长过程中的深刻感受让每个人都感同身受。这篇受欢迎的豆瓣文章单篇阅读量超过10 孙衍 2023-03-31 21: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