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希纳(1813~1837)是德国剧作家。他生于1813年10月17日,出生在达姆施塔特附近的戈德劳一医生家庭,逝于1837年2月19日苏黎士。他于1831年至1833年在施特拉斯堡攻读医学,在当地民主运动中积极参与,并接触了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834年,他在达姆施塔特和吉森建立了秘密革命组织“人权协会”,并秘密发行政治小册子《黑森信使》,被认为是19世纪最革命的文献之一,前往从先前的语言更改为“该文采用阶级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指出黑森州不存在工业无产阶级,农民是革命力量,提出了“给茅屋以和平,给王宫以战争”的口号。”因为有人告密,他被通缉。1835年,他被迫逃往施特拉斯堡,后来转往瑞士,担任苏黎世大学讲师。他的主要剧作包括描写法国大革命的《丹东之死》、讽刺喜剧《莱翁采和莱娜》、悲剧《沃伊采克》和中篇小说《棱茨》。他的弟弟爱德华·毕希纳(Eduard Buchner)是德国细菌学家和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毕希纳(1813~1837)德国剧作家。1813年10月17日生于达姆施塔特附近的戈德劳一医生家庭,1837年2月19日卒于苏黎士。1831~1833年在施特拉斯堡攻读医学,参加当地民主运动,接触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834年在达姆施塔特和吉森建立秘密革命组织“人权协会”,秘密发行政治小册子《黑森信使》,被称为《共产党宣言》之前19世纪最革命的文献。该文采用阶级分析和统计学方法,指出黑森不存在工业无产阶级,农民是革命主力,提出“给茅屋以和平,给王宫以战争”的口号。由于有人告密被通缉。1835年被迫逃往施特拉斯堡,后转往瑞士,任苏黎世大学讲师。主要剧作有描写法国大革命的《丹东之死》、讽刺喜剧《莱翁采和莱娜》、悲剧《沃伊采克》和中篇小说《棱茨》。其弟为德国细菌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化学家爱德华‧毕希纳(EduardBuchner)。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