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以绝招为纬,以人物为经,漫游武林三千年:易筋经、啸、梨花枪、袈裟斩是怎么一回事?武人打拳陡然收势,为什么要十年功力?“看剑”仅指持剑端详吗?玉环步、鸳鸯腿又是什么画面?绝招流转于不同世代,每一个绝招背后,都有精彩故事。作者融合切身的习武体会和详细考证,以绝招为线索,将散落在不同世代的侠串联贯通,梳理出一个属于武林的平行宇宙。
于人物的命运起伏间领略明亮侠情:侠情与世情相区分,存在于侠的自洽世界。林冲雪天沽酒,看见好雪,打一路精妙的枪法;“万事豪华如转烛”的年羹尧从权势煊赫中跌落,终于坦然无惧;辛弃疾闲退上饶,见陈亮来访,拊掌高歌大笑,惊散楼头飞雪。字里行间,侠情呈现。
再现武林往事,体味江湖规矩和人生至理:武人“变脸”、震脚、养棍、开坛、拳打泛、侧面拒敌……旧时武林有许多值得回味的掌故,读之令人大开眼界。而这些武人气韵背后,依然是传承至今的规矩人情。回家的路千万条,最便捷的永远只有一条。
名家推荐:
摩拳擦掌读完全书,一觉新奇,二觉踏实。我嗜读闲杂,让我惊奇也不是很容易。但这回读到梨花枪为什么叫梨花枪,“十步杀一人”并非太白闲话一句,“醉里挑灯看剑”亦不是随便看的——才觉武道自有深意,以往忽略是我的轻慢和我的损失了。作者当然是行家,言必有中,兴浓识广,尽除滤镜,所以,读罢掩卷,我心里真的落了一个踏实。年刀月棍一辈子枪,舍得工夫,方见功夫,本书确实是那杆白刃流转、遍体纷纷、知己当期、岁月无伤的梨花枪。
——史航(编剧)
文学同道不乏做武侠文章的高手,王永胜君专攻传统武学一路,经年多有佳构。本书从文史典籍和小说杂著中钩稽故实,以随笔形式讲述冷兵器时代的轶闻趣事,笔墨充盈有致,引人入胜。作者乃习武之人,每于书箧中领会武学精神,直是追慕一种境界,亦如放翁诗云:“一生未售屠龙技,万里犹思汗马功。”
——李庆西(评论家)
内容简介:
武侠小说中的武艺和真实武林中的不同,前者天马行空,极尽夸张之能事,就像六脉神剑、降龙十八掌等;而后者追求实战,如至刚至阳的半步崩拳。不过,若两者发生重叠,如“易筋经”“内家拳”等功夫,其中关隘就值得细细探究。
这是一部解惑之书,作者从切身的习武经历出发,结合史料记载,理清真实武林与江湖想象之间的区别与勾连,梳理出似真似幻的武林脉络。同时,通过武艺,与自我、与历史对话,从这个有趣的切片中,去“窥探”历史、武学中被人忽略的诸多秘密。
王永胜浙江温州人,1982年出生,曾从事媒体工作,业余习武,文章散见于《书城》《随笔》《青年文学》《江南》,已出版诗集《云朵背后的云朵》(2020年)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书的最后一篇,名为《瞿夫子演武录》,瞿夫子就是作者习武的老师,这一篇是从习武之人的角度来谈更加现实的江湖,而不是文人墨客笔下那个幻想出来的江湖。实际阅读之后,发现虽然也是在讲武侠史,但是作者视角是以文人的角度来看史料中出现的武侠的元素,然后加以展开,也就是说,是以考据为主,不是在讲年代史或者之类的。...
比如《易筋经》,或许大家最为熟悉的便是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涉及到的。而现实中的《易筋经》,从明嘉靖年间开始,延至今日,存在了很多的版本了。其中大概是因为刚好最近刚看过关于辛弃疾的故事、研究,所以对于他的章节是感触最为深刻的。...
每个人的青葱岁月里,都有武侠小说的影子,一段段江湖奇遇,一幕幕快意恩仇,一段段刀光剑影,一幕幕侠义故事,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名字和他们的武侠作品,成为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让人难忘。第二部分讲述一些热爱武术或具有侠义心肠的历史人物的故事,以及一些有关武术的民间传说。...
看到这本书时很惊喜,记忆瞬间把我拉回了小时候,那个年代读书的资源并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娱乐活动也不是很丰富的年代,读书成了我们业余生活中的一个爱好,读武侠小说是在课余时间的快乐,偷偷摸摸的快乐。相信看武侠长大的孩子,每一个人小时候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在武侠小说中,那些充满江湖侠气的英雄好汉,嫉恶如仇的江湖高手,让少年们心生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