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一支笔守护着个人文字的简单与朴素,不随波逐流,也不诠释人生,只做生活的见证者。她是我们心中浪漫、洒脱、真性情的永远的三毛,永恒的传奇。
《温柔的夜》中的十六篇散文,主要记述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与瑞士来的小学教师一道拾荒,与流浪的日本青年成为至交好友,祭奠安眠于公墓而素未谋面的故乡人,在酷热的西非为荷西艰难地讨薪水。她遍阅人情冷暖,慨叹生活不易,但想到守护着自己的一个个天使,三毛不再怅然,眼里有的只是似水的温柔,溢于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殷切观照。
三毛(1943~1991),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快乐与疼痛都夹杂其中,而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母开心。她踏上广袤的撒哈拉,追寻前世的乡愁,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大家面前,“三毛热”迅速从台港横扫整个华文世界。然而荷西的突然离世,让她差点要放弃生命,直到去了一趟中南美旅游,才终于重新提笔写作。接着她尝试写剧本、填歌词,每次出手必定撼动人心。直到有一天,她又像儿时那样不按常理出牌,流浪到了遥远的天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
小学时代的梦想——拾破烂,印证了撒哈拉沙漠里拣材料修缮房子的情节,不仅在陆上拾也在海里拾。幼稚园小朋友都明白的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却也有人不能理解(我发现自己也开始注重用餐环境的安静程度);三毛小时候经常好奇那些琳琅满目的小卖部和商铺,直到去了德国留学去百货公司转了她人生第一桶金之后,才深知赚钱不易,此后慢慢物欲消退,但是“捡垃圾”的梦想还是在的。...
第一篇拾荒梦,第二篇黄昏的散步故事。立马放下了手里的书,迫不及待的出来边散步边拾荒了。我把别墅区的每一条街都逛过了,每一棵树都看了。谁家的柚子树挂了好多硕大的柚子,谁家特意花盆里种了茄子,爱花的人种了一院子的花,一抬头又看到好大一颗菠萝蜜,心里想不知道主人是用什么办法,能让他们能这么丰盛硕大。...
看完三毛的书又把她和荷西的故事翻了一遍,读第一本《撒哈拉的故事》的时候把她在阿雍的生活和房子考究了一遍,现在又把她在加纳利岛的生活和房子探究了一遍,有种慢慢了解一个人人生轨迹的兴趣。《故乡人》是我最喜欢的,墓碑上陌生的名字确实却是亲人仍在挂念的游子,“可怜无定河边骨,仍是春闺梦里人”,看到亲人的信太难过了,七一年去世八零年家人还在盼望。...
尤其喜欢《故乡人》《寂地》《五月花》《温柔的夜》《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几篇。《故乡人》让我窥见了三毛性子里的那份博爱。她自然而然地注意到写着中文的墓碑,自然而然地怜悯起在外漂泊的同胞,又自然而然地为他献上那么一束花,而后数次,始终为那么萍水相逢的人献上自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