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要:::
1. 本書作者花了七年的时间,完成了包括19篇文章的作品,是受到張愛玲的海葬葬禮、坊間繁多的張論疏漏與錯讀的刺激而开始写作。
2.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从小脚和鸦片这两种民族陋俗出发,用来解读〈金锁记〉;然后从艺术距离的角度去评析《怨女》;再从历史情境方面重审“上海孤岛”观念以及后殖民張論的贡献与限制;接着用政治和非政治的方法来欣赏《秧歌》;随后通过西方和中国小说的影响追踪《十八春》和《半生缘》之间的同源共根性;此外还尝试从科幻小说的视角去感知張愛玲文学多彩多姿的时间印象;最后,作者还从張愛玲的文学理念、美国法律和社会背景的多个角度来回顾海葬争议。
3. 此书还包括了作者采访与張愛玲关系密切的前香港美新处处长麦卡锡先生,以澄清有关《赤地之恋》一书创作自发性的争议。书中还翻译了一封張愛玲尚未发表的信函,以说明为什么她无法完成英译本《海上花》,以及張晚年徙居不定的生活历程。
高全之1949年生于香港,四岁随父母到台湾,在台湾成长。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电脑科学硕士。美国航太工业资深电脑软件工程师。1976年出版《当代中国小说评论》,该书略作修订之后,1998年改名《从张爱玲到林怀民》;1997年完成《王祯和的小说世界》;2003年出版《张爱玲学:批评•考证•钩沉》,被海峡两岸专家学者推崇为张爱玲研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