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兆远,25岁牛津大学博士毕业,师从超冷原子物理理论之父Keith Burnett;在美国国家标准局读博士后,师从量子调控实验之父William Phillips(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随后,他在伯克利担任研究助理,并担任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在30岁时,他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成为研究员、正教授和博导。马兆远还充当首席科学家,为中国空间站的天宫四号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空间冷原子量子实验平台。他的良好学术背景和身份为他铺好了一条非凡之路。
然而,就在量子科学流行的时候,《量子大唠嗑》的作者——年仅35岁的马兆远,选择了成为出走者。
马兆远拥有物理学的底蕴和体验主义精神,他以实验为核心,开展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在《量子大唠嗑》中,他分享了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笔记。
虽然科学是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但马兆远在书中指出,科学并不代表绝对的真理或权威。科学具有开放的活力,因为理性的不完备而充满了可能性。在书的第二部分中,马兆远详细介绍量子物理和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量子力学所能带来的改变。
在过去三百年中,人们用牛顿经典物理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思维方法对各个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经典观在新时代面临愈发棘手的挑战。马兆远发现,将量子物理应用于科技实业创业的过程中,量子物理学还带来了强有力的思维借鉴。他在书的第三部分中从复杂关联角度引入量子科学,探讨其在社会、经济、组织管理、工业升级换代、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书中的讨论或许能启发读者找到新的思考工具。
最后,马兆远以“天再旦卯时日全食”来描述这种必要性,表达了对量子科学对于解决新时代问题的潜力的信心。
马兆远何许人也?17岁保送北大;25岁牛津大学物理学博士毕业;美国国家标准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师从超冷原子物理理论之父KeithBurnett爵士和量子调控实验之父WilliamPhillips(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30岁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成为研究员、正教授博导;为中国空间站-天宫四号设计了世界第一个空间冷原子量子实验平台;就在科学职业势头正劲时,35岁的马兆远做了圈子的出走者,挽起袖子做实业,马兆远把实业作为一场科学技术与产业创新联系的实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