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张爱玲是“小资文化”的祖奶奶,是海派都市文化的象征,是“孤岛”上海绽放的文学之花。她的语言表现力,几乎只有鲁迅能媲美。她时而不被“正史”所接纳,却一直是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心目中的关键词。对我们来说,张爱玲永远是神秘的……
本书运用认同理论,辅以文本细读和女性主义观点,探讨了中国近代社会与历史进程中“张爱玲是谁”、“张爱玲文学是什么”,以及张爱玲文学在台湾和大陆的接受历程等议题。带我们重回90年代“张爱玲热”的现场。
本书吸收了日本学界注重资料文献的特点,融合了大量来自日本和中国两岸三地的史料,其中不少老报刊、老照片如今难能一见。重现了太平洋战争时期动荡中国、十里洋场的社会风貌,以及乱世中文坛的沉浮和文人的际遇。
严谨翔实的文献梳理、细致入微的作品分析和生平考索,让本书既可又是“张迷”及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之书!本书底本《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是为研究张爱玲专著的先声,98年三联初版后,先后在港台及日本出版,均获好评。
此次再版,作者在初版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增删修订,并纳入了近年来发表的7篇相关作品:细读《色,戒》、追溯张爱玲与许地山的师承关系、张爱玲老照片钩沉,解读“林奕含事件”与文学少女的命运……议题或着意于考证“被遗忘的细节”,或侧重比较研究,引发对“史实”和文学现场的新思考。
附录“寻张爱玲”(系作者亲访上海考察张爱玲故居、拜访张子静先生实录)和张爱玲“作品•活动年表”满足“张迷”们的好奇心,亦是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注脚!
【媒体推荐】 青春期体验了民族大动荡,三十多岁出国移居,从这点看,可以说,邵迎建半生的经历与张爱玲有相似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许本书可以与李欧梵的《浪漫一代》一样,作为“摸索文化认同”的中国移民知识分子的自我省视的记录来阅读吧。——藤井省三(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
邵迎建所著的《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史料非常详尽,考察也相当客观。该书站在人格、历史、社会、文化的交叉点来研究张爱玲,且通过“认同”理论的支撑,构建了一个张爱玲与国家、阶级、家庭、性别关系网络的话语场,远远超出了“通俗”与“现代”的视角,应是张爱玲研究中的又一座“里程碑”。——杨清泉《张爱玲研究的“关键词”——张爱玲研究回顾》
【内容简介】 张爱玲文学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历尽沧桑。本书回顾张爱玲文学的诞生、传承、沉寂、再生的整个过程,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每当张爱玲文学出场时,中国的历史都在一个结节点上,即国家或地区的认同发生着重大危机之时。本书基于精神分析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的认同理论,将张爱玲的生平与生活背景纳入以《传奇》和《流言》为代表的作品系统中加以研究,同时反映了中国20世纪40年代的文坛与时势背景。书中亦收录了作者亲访上海考察张爱玲故居的记录及张爱玲作品与活动年表,是一部独辟蹊径的“张爱玲文传”。
邵迎建,籍贯江苏,出生、成长于四川。于1987年留学日本,1995年获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日本德岛大学综合科学部教授,现为东洋文库研究员。出版专著有《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中文简体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日文版,御茶水书房,2002年;繁体中文版,台北秀威资讯科技,2012年)、《抗日战争时期上海话剧人访谈录》(繁体中文版,台北秀威资讯科技,2011年;中文简体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本书为其博士论文修订增补本,有日本学者认为,此著作潜藏着作者寻寻觅觅、寻找自我认同的心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