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中,資訊和娛樂的絕對載體是無處不在的,螢光方幕捕捉並刺激著人們的感官。你今天看過電視嗎?你曾經對電視文化進行思考嗎?這種像魔法一樣的媒介物體到底是潘朵拉的盒子,還是點綴生命的視聽之花?法國當代社會學宗師布赫迪厄就電視文化進行了最深刻的反思,其著作最近「我仍希望這些分析能夠成為所有影像從業人員爭取理想、讓媒體成為一種民主公具而非形象符號的工具或武器。」
相較於法國,臺灣電視文化更為複雜。《布赫迪厄論電視》這本書對於關注電視民主化前途的人而言是一本適時且非常寶貴的短論。
皮耶.布赫迪厄(PierreBourdieu)1930年8月1日生於法國庇里牛斯山—大西洋省的東吉恩市。先後在波城中學、路易大帝中學、巴黎大學文學院及高等師範學院受教,取得哲學教師資格。1955年任教於慕蘭高中(lycéedeMoulins),1958年到1960年任教於阿爾及爾大學文學院,1961年到1964年在里爾大學任職。自1964年起任教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1981年正式成為法蘭西公學社會學教授。他同時也任高等社會科學院主任、歐洲社會學中心主任,並主編1975年創刊的《社會科學研究學報》(Actesdelarecherchéensciencessociales,ARSS)。著有《繼承人》、《再生產》、《區別》、《實踐感官》、《實踐理性》、《世界的悲慘》等書。2002年1月23日辭世。譯者林志明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