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获得“亚洲卓越新闻报道奖”的得主张泉,历时九年采访了24位杰出思想者,勾勒出中华文明嬗变的轨迹。许知远特别推荐。本书采访的学者来自不同的国度和领域,都是从边缘出发,挑战中心。于是,我们从柯马丁那里得知秦始皇所谓的焚书坑儒原来并无事实根据,从宇文所安那里得知李白和杜甫居然是当时的非主流诗人,从巫鸿那里了解到纪念碑性并非西方的专利,也更能明白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理路。因此,本书是一部别样的“文明史”,不仅改写了既有的认知图景,而且为我们的官方心智带来了新的视角,甚至还有盗火的味道。
本书还是一部动人的“情史”,讲述了这些西方学者如何在年轻时,从世界各地突然陷入对遥远中国的执迷,并从此以中国为志业。回顾自己如何在一瞬间决定交出一生,他们都追溯到了一首诗。对于钱理群则是《鲁迅全集》和《毛泽东选集》,巫鸿是《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和《英汉词典》,张隆溪则是希腊罗马文学选本和英国文学作品选段。纳博科夫说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只能是重读者,而那是一个精神饥荒的年代,他们只能选择持续反刍,以拒绝成为失踪者。所以,本书也可谓为一部辛酸的“奋斗史”,讲述了中国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如何在年轻时,执着于文明的光亮,从进入历史盲肠的中国突围,最终将苦难转化为资源,并赢得世界性声誉。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解读古代中国的真相,追随学者的脚步,走出历史的迷宫。第二部分集中于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的抉择与现代化的代价,曾经的阵痛也许至今仍在发作。第三部分更关注当下与未来,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多元,理论多变,中国应如何自处,又该如何与世界相处。
全书涵盖了宇文所安、柯马丁、夫马进、顾彬、钱理群、王汎森、舒衡哲、巫鸿、张隆溪、黄进兴等杰出思想者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和领域,拥有各自或曲折或传奇的人生,却与中国保持着隐秘的精神关联。本书依据中华文明的演进,从中华帝国的开端一直到当代,试图透过这些思想者的眼睛来寻找遗失的真相,重新发现中国的传承与转折、兴衰与浮沉。
张泉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原《生活月刊》主编,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2008年、2010年、2013年“亚洲卓越新闻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城殇:晚清民国十六城记》、《敦煌:众人受到召唤》(合著)等,纪录片《辛亥》《五大道》《大上海》(总撰稿)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尽管有些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是比较陌生了,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学者的存在,他们的坚持使得他们所做研究的不断发展,这些历史、文化才能继承、发展下去。这些学者所做的研究可能只是研究人类历史和社会领域中很小的一点,如鲁迅、孔庙、日据时期的台湾经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