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要目的是闡述德勒茲關於音樂與繪畫的思想,並將其放置在其整體美學理論的論述中。
德勒茲最迷人也最苛求的地方在其論點的細微糾纏與轉折,且通常最頑強的句子與段落也正是了解書中整個章節的關鍵。
畫家總試著在其作品中使不可見之力變得可見,作曲家則試圖讓聽不見的聲音變得可聽見。
藝術作品的形成不過是人類一般創造的一個面向,而藝術也與自然世界不斷創生的過程不可分離。本書共分音樂、繪畫與藝術三部分,藉以論述藝術與自然科學、哲學之間的歧同辯證。
首章概述德勒茲與瓜達希音樂宇宙學的基本特徵,透過音樂家梅湘(Olivier Massiaen)的作品,來展示這個理論如何連結音樂作曲本身。第二章延伸此分析,思考其他作曲家以及德勒茲關於西方從古典時期到當前的音樂藝術史概念。第三章再一次檢視自然與音樂之間的關係。第四章主要闡述德勒茲稱為「臉性」(faciality)這一難以捉摸的概念。第五章與第六章檢視德勒茲在培根的繪畫研究中論證有關「力」的捕捉,第七章則提供關於德勒茲《什麼是哲學?》書中艱澀段落的試探性閱讀,並評析德勒茲所謂個別藝術的相關力量及其與哲學的密切關係。
德勒茲是一個深具原創性的藝術分析家,以及新詞與概念的發明者。本書嘗試闡明德勒茲複雜的哲學論點而不簡化它,並探問德勒茲的各種概念對於實際藝術作品分析可能帶來的實際成果。任何有興趣與德勒茲困難文本周旋的人,本書是彌足珍貴的重要參考。
雷諾.博格(RonaldBogue)目前為美國喬治亞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為著名德勒茲專家。首部關於德勒茲與瓜達希的英文專書《德勒茲與瓜達希》(DeleuzeandGuattari,1989)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其他著作包括《德勒茲論文學》(DeleuzeonLiterature,2003),《德勒茲論電影》(DeleuzeonCinema,2003),《德勒茲論音樂、繪畫與藝術》(DeleuzeonMusic,Painting,andtheArts,2003),及《德勒茲餘波》(Deleuze’sWake,2004)。作者另編有《當代理論中的摹擬》(MimesisinContemporaryTheory,1991),《自我的戲耍》(ThePlayoftheSelf,1994),及《當代文化...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