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琳,文化评论家,称赞这本书思想清晰度很高。她对“清晰度”这个词的理解源于她对城市空气能见度变差的体验,有时候能够看到远处的山,就会感到愉悦,读这本书时也有同样的感觉。
朱学勤,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建议读者从最后一章“杀熟”开始阅读。他认为,衡量一种理论的穿透力就在于它能否照亮我们所熟悉的生活的底部。
丁学良,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认为《信任论》的出版会为国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上提供有益的启发。
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对这本书进行了三年之久的努力,是国内对于这一领域原创性和开拓性的社会学研究作品。虽然这本书带有“学院气”,但并不妨碍其清晰的思想对现实的穿透力。
周毅,文汇报的书评撰稿人,认为这本书虽是学术著作,但与生活细节、情感、经济方式密切相关。作者的文笔带给人一种知性的紧张和清晰,是本土学术研究对当代生活的一个有益贡献。
贺力平,北师大经济学教授,认为《信任论》旁征博引,融古贯今,揭示了信任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司空见惯现象之间的联系。
罗振宇,卖书商人,认为在飞速变动的时代,父辈的教条指导已经行不通,而正是社会学通过捕捉和认识这种变化,穿透和照亮了我们所熟悉的生活。他认为郑也夫先生给了我们另一个看待世界的方式。
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1963年考入北京八中,1968年7月离校赴北大荒。在校时曾任班长,此乃一生中的最高职务,以后近40年中始终是标准“布衣”,未担任过任何一级正式与非正式的官职。在北大荒务农、造砖、伐木、采石、教书,逾八年。1978年考入北京师范学院读书。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1982年获哲学硕士。1985-86年在美国丹福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因不满时下学术空气,不断跳槽,先后在北京社科院、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供职,唯社会学专业至今不綴。曾任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主持人,“实话实说”总策划,不堪各级“婆婆”的审查管束,终于金盆洗手。曾作自我素描:懒散,不整衣冠,精神上却有洁癖,若游戏规则不公正宁可不参加。青年时代思想步入异端,再难返回正统。微染自虐症,少时习中长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以争辩为快事,虽对事不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