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精神》是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的著名评论集。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评论了捷克历史上几个重要转折点、1968年和1989年前后社会环境与思想上的变化、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的童年等内容。书中收录了他为《格兰塔》写作却无法在捷克国内发表的文章,以及90年代在国际文学会议上的演讲。
克里玛在同名文章《布拉格精神》中,描述了这座由卡夫卡、哈谢克、哈维尔等人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这个充满悖谬与磨难的城市充满文化和乐观,始终坚持不屈不挠的精神。克里玛在菲利普·罗斯和他的对话录《重返布拉格》中,谈论了当代捷克知识界对瓦茨拉夫·哈维尔和米兰·昆德拉这两位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家的看法。
《刀剑在逼近》一章详细分析了卡夫卡的人生、作品与书中人物,是克里玛对卡夫卡的精彩评传。
克里玛曾写道:“因为我创造,所以我反抗死亡。我建立一座比铜还持久的纪念碑。”书中又引用了他的名言:“文学并不是必须四处搜寻政治现实,或者为更换来更换去的制度担忧,它可以超越它们,同时仍然去回答制度在人们中间引起的问题。”
克里玛在《布拉格精神》中强调:“对布拉格精神最具影响力的不是自由,而是不自由,是生活的奴役,是许多耻辱的失败和野蛮的军事占领。”他形容世纪之交的布拉格已不再存在,那些记得这个时期的人也不再存在。犹太人被杀害,德国人被流放,许多伟大人物被驱逐后散居在世界各地,小店铺和咖啡馆关闭,这就是布拉格带给新世纪的遗产。然而,如果布拉格仍能保持魅力和美丽,那是因为它非常结实,像它的人民一样,一直坚持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者简介伊凡·克里玛(IvanKlíma),1931年出生于布拉格。克里玛的父母并没有宗教信仰,却因其祖辈的犹太血统,全家人于1941年被送入泰里茨集中营。克里玛在集中营度过三年多时光,也初次尝试写作。1945年苏军解放集中营,克里玛及其家人均幸存。1956年,克里玛毕业于布拉格大学文学语言系,进入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同时创作小说和剧本。1968年苏军进入捷克,克里玛应邀至密西根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后,他决定返回到捷克,随即失去了工作。他的作品在捷克被禁止出版长达二十年,只能以“萨米兹达特”的形式流传。他为谋生而从事救护员、清洁员等工作,同时更积极写作。他的作品在其他国家受到欢迎,被翻译成近三十种语言。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使他的作品在其国内再次获得出版机会。克里玛与赫拉巴尔、米兰·昆德拉齐名,且因其“始终在场”,被捷克读者视为20世纪90...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