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总统访华前必读书:
国民性研究、中美巨型文明社会比较……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不同社会环境中孕育出的文化心理人格,对于中美两国的未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着眼巨型文明社会之比较和超越二战后国民性研究的基础上,此书可以与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齐名,是尼克松访问中国前阅读的三部重要参考书之一。本书有益于想了解美国的中国人,以及想了解中国的美国人。
※媒体推荐※
本书主要探讨不仅仅是中美双边政治关系,许烺光教授得益于对中美两种文化的熟悉,为自己设定了一个远为艰巨的任务——比较和辨析两大文明,以一种平易而近于澄澈的语言,逐一说明中美两国在文化上的巨大反差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借助两种文化的互相批判,他同时也对它们做出了最有效的说明。
——《纽约客》
※学者推荐※
除了简略述及两大文明悠久历史,本书始终强调的是个体的社会文化心理及与其有关的生活方式。作者娓娓道来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两种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何以使中国人敏察于周遭的环境,又如何孕育出美国人趋向极端的个人主义?这是一本启发智慧的佳作,必将赢得无数为之倾倒的读者。
——明尼苏达州大学终身教授、人类学家亚当森·霍贝尔(Adamson Hobel)
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许氏的《中国人与美国人》被其幕僚列为三部重要参考书之一。想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和想了解美国的中国人,都应像尼克松那样读读这本书。不仅如此,那些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的人、那些致力于跨文化交流工作的人、那些在外留学、工作、经商和从事外交活动的人、那些致力于构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学者,都可从许氏的心理文化学视角获得启迪。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尚会鹏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美国人与中国人思想和情感的特征,从文学艺术、两性婚姻、教育到政治、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深入剖析,以人类学视角准确而深入地探索两国文化心理差异的根源。作者通过环环相扣的推衍和阐释,将美国人与中国人本质上的文化心理区别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与以情境主义为中心,推演至个体的社会心理及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并进而探讨它们在受到内部及外在的挑战时将发生怎样的改变。自问世之后,本书即被海外奉为研究美国人与中国人民族性格的经典之作,尼克松总统的幕僚将其列为访华前必须阅读的三大参考书之一。
许烺光(1909—1999),出生在中国,毕业于沪江大学,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从事实地调查和研究,1947年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系,1977年—197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许烺光与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德一样,同属于文化心理学派,独特的经历和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下“边缘人”的“身份以及卓越的才识,使他成为最有资格写这样一本书的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