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读库》包含八篇文章,分别是《诗的(续篇)》、《生活在四合院》、《我的鄂温克朋友》、《额尔古纳河右岸》、《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洛中小圃独乐吟》、《凭什么是神作?》和《星座照耀中国》。
在《诗的(续篇)》中,杨照延续上篇(参见《读库1605》)的体悟,探讨现代诗歌的演进。现代诗是极度个人、极度孤独的心理价值下的产物,诗人寻找那独特的激情,同时寻找表现那激情的独特形式。杨照指出,诗没有那么简单,没有那么便宜。
《生活在四合院》展现了摄影师吴钢一家人自1950年代到1970年代在北京居所的变迁。吴钢摘引大量吴祖光日记和新凤霞回忆录等一手资料,配以吴家的日常影像照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北京生活图景。他们从栖凤楼胡同到马家庙的四合院再到和平里的单元楼房,见证了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对鄂温克族和鄂温克族人的印象多来自于纪录片《敖鲁古雅》。然而,在《我的鄂温克朋友》中,作者孙明富与他的鄂温克族朋友一道,走过了阿尔山、鄂伦春旗以及中国最北部的山凉乡,展示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与生活。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篇自然科学类文章,与鄂温克族朋友的经历相似,作者曹金承与同事们在额尔古纳河畔进行了考察及采集,发现了多样化的草原生态类型、新种型和新纪录,从而调整和完善我们对这个地区天然植被及其生态环境的认识。
在《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中,作者王元化思考宇宙的问题。她指出,人类对宇宙的探寻是不断发展和深入的。而在科学研究与人类文化的浸融中,我们的跟进、随行或破解历史也在进行着。
《洛中小圃独乐吟》是古文类文章,邀请人们欣赏文化名城洛阳的经典园林——洛中小圃。作者钱运涛将这座园林比作“洛阳的胆汁”,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这个中华园林文化的珍贵遗址。
在《凭什么是神作?》中,艺术评论家林轩将目光聚焦于当代艺术作品如何获得和维持一个神话化的状态。她认为,要形成一个當代神话,除了艺术家的天才,还需要支持其的艺术体制,以及观众的认可和推广。
最后,《星座照耀中国》是一篇科普类文章,介绍了中国的星座文化,既有古代传说中的神话故事,更有天文学家对星座的解读和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对宇宙的思考和认识,以及现代人类科学对星空的深入探索。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诗的(续篇)》、《生活在四合院》、《我的鄂温克朋友》、《额尔古纳河右岸》、《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洛中小圃独乐吟》、《凭什么是神作?》和《星座照耀中国》。现代诗是极度个人、极度孤独的心理价值下的产物,诗人寻找那独特的激情,同时寻找表现那激情的独特形式。杨照在《诗的(续篇)》中延续上篇(参见《读库1605》)的体悟,继续跟年轻人探讨现代诗歌的演进。诗没有那么简单,没有那么便宜。摄影师吴钢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儿子,《生活在四合院》展现了他们一家人自1950年代到1970年代在北京居所的变迁,从栖凤楼胡同到马家庙的四合院再到和平里的单元楼房。吴钢在文中摘引大量吴祖光日记和新凤霞回忆录等一手资料,配以吴家的日常影像照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的北京生活图景。许多人知道鄂温克族和鄂温克族人是通过纪录片《敖鲁古雅》,《我的鄂温克朋友》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讲述鄂温克族人的故事,这个还生活在自然森林的部族,是否还能够真正与自然和森林交谈?纪录片里的主人公们的生活如今是什么样子?在二十世纪的美国科学传播界,卡尔·萨根是与阿西莫夫齐名的科普作家。萨根除了是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介绍了卡尔·萨根及其作品《接触》,这部小说和同名电视片曾吸引千万读者,被誉为地外文明的巅峰之作。北宋名臣司马光在洛阳所建独乐园被视为文臣造园的最高典范,后世不断有诗文、绘画对之进行追忆描绘。司马光本人忠君爱民、诚实敦厚、端庄守礼、勤于治学、安贫乐道的形象也早已与这座园林融为一体,难分彼此。贾珺在《洛中小圃独乐吟》里描摹了此园所处的时代背景,借由它回顾文人造园的风潮。《冰与火之歌》作为一个公认的“好故事”,它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冰火迷弟”程一祥试着从人物入手,分析冰火的故事套路。他先检索已出版的五本英文小书中所有出现人物的名字,统计人物关系,绘制社交网络图,再用模型进行解析,写成《凭什么是神作?》,让人大开眼界。十二星座是一个特别有亲和力的社交话题,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套占星术第一次进入中国人视野的时间。马伯庸从古代巴比伦开始梳理,希腊诸神被佛教吸纳,北传进入中原,时间已到隋朝初年。《星座照耀中国》细数黄道十二星座在中国的扩散过程,生动有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