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反思自秦灭六国至辛亥革命后中华文明所经历的70%历史,充满惆怅。这是因为,我们非常在乎这段历史。中西历史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在某些方面我们比别人强,在某些方面别人比我们强。然而,我们的风光已经逝去,惆怅因此而生。惆怅的含义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我们并不应该这样。必须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甚至是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由此由近及远地思考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和鸦片战争之惨痛,与此息息相关。一种制度能够存在两千多年,是有其利弊的。如果没有利,就不会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弊,就不需要发生革命。因此,帝国必须终结,同时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便是惆怅,以及所得到的教训。《帝国的惆怅》从人性的角度入手,通过故事描述人物,通过人物描述历史,从历史角度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与帝国制度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作者介绍:易中天1947年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易中天中华史:祖先》《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