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的帝都北京,大大小小的寺庙庵观曾经遍布于大街小巷、宫殿园林乃至官府监狱。从皇帝、贵族、士大夫到吏役、商人和普通市民,都是宗教活动参与者。寺庙不仅是神明和僧道的居所,也是城市社会的公共空间。
韩书瑞、魏丕信等海内外著名学者聚焦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中国城市特别是北京。此书从寺庙与城市的社会格局,皇家的宗教生活,以及北京几座寺庙的命运等方面出发,考察了城市精英在宗教生活与寺庙管理中的角色,更探讨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围绕北京城的寺庙所发生的关系变化。
书中出现的碑刻、档案等一手资料,多为首次公开使用。此外,书中广泛而深入的田野调查也让我们得以辨识古老庙宇的遗迹,从而找寻对过去的回忆。这些资料与调查提醒我们,尽管如今关于“场所的记忆”经过了修改或文饰,但它们依然是了解旧时城市居民身份认同的重要甚至唯一的途径。
【编辑推荐】 相信“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官员为何又频频求助于神佛?在城隍庙中,各方势力如何钩心斗角?中国的地狱与西方的地狱有何不同?寺庙有时是可转手的“买卖”,还能在佛道之间自由切换。最热衷于修庙的是皇帝和太监。笃信佛教的皇帝与国师的有趣对话。念经的真和尚和奏乐唱曲的假和尚。
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寺庙与市民”。中外学者35人与会,共发表论文23篇,集成此书。
吕敏(MarianneBujard),汉学家,法国高等实践学院教授。著有《中国古代的祭天仪式》,主编《北京内城寺庙碑刻志》等。陆康(LucaGabbiani),汉学家,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晚清史。著有《天朝治下的北京》。韩书瑞(SusanNaqui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魏丕信(Pierre-EtienneWill),法兰西学院教授。高万桑(VincentGoossaert),法国高等实践学院教授。邱仲麟,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