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同于以往的电影史、电影理论或影评,它试图结合香港的文化知识对香港电影作出阐释。换言之,本书通过电影这一中介去认识现实相应的基础和背景,从而阐明电影如何表征社会历史问题。
本书的“前史”部分主要是对于80年代黄金时代之前的香港电影史的简要梳理。它旨在破除“港味”的迷思,为“香港电影”增加更丰富的维度和思考的进路。
“时间”部分既考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回归祖国等香港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包括香港独特的“时间感”及其与身份意识相关的问题。
“空间”部分介绍香港电影中的经典地标,居民住宅、九龙城寨、重庆大厦等典型空间。这些空间既在电影中以特定的方式被再现,也影响着香港电影特定的表达方式与风格。
“黑社会”部分关注香港最有代表性的电影类型,从吴宇森到古惑仔到银河。它既有电影史发展的前后承继,也对应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心转移,并越发凸显出深沉的政治隐喻和现实批判。
“性别”部分包括女性主义以及与各种少数群体有关的影片。除了重点介绍的许鞍华的电影创作,还有关于性工作者、同性恋以及易装表演的探讨。
“左派”部分特指香港左派,包括电影中呈现的左派形象与左派运动,也包括电影工作者。从冷战时期的左右对立,到商业大潮下仍具有现实主义立场、底层关怀和国族表述的电影作者,本书涵盖了众多经典作品。
“移民”部分介绍逃港历史、香港电影中的内地移民形象、香港与上海的双城映像,以及香港电影涉及越南、纽约等特定海外地区的部分。
张春晓,女,苏州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后殖民主义、后人类理论、香港电影及大众文化,译著《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伦敦雾:一部演变史》。刘金平,男,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电影理论、文化研究与香港动作电影,学术论文发表于《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