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養育了兒子長大,但兒子卻未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相反,他們反而留下沉重的悲傷,令父母在死前忍受痛苦。江炳興寫給父母的遺書,再一次唤醒了恐怖年代的记忆。本书记述了白色恐怖时期两组年轻人的抗争经历:一组是参加“省工委”的人员,另一组则是泰源事件的当事人。他们都遭受政府的秘密逮捕、审讯、审判和枪杀。在行刑前,他们写下了遗书,向家人做最后告别,但这些遗书被扣押,家人无法收到。就算直到2011年,这些遗书才送到家属。在这些遗书中,有歉意、期许、思念和祝福,希望能安慰幸存的家人。然而,家人除了领屍通知单和不知如何面对的未来之外,没有收到任何信息。在亲人被枪杀后,失去丈夫、儿子或父亲的家庭怎么办?在充满盘查和监视的日子里,幸存的家属能有怎样的人生?失落感不仅仅是对当事人的,也包括当事人的家人和朋友。这本书中的信件和受难者的生平经历以及家属的经验,只是白色恐怖记忆的片段。虽然受难者的背景、理想和受难时间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这段历史的重要线索。五位作家首次跨越领域合作,通过阅读遗书、访问家属和研究历史文献,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了人们在国家暴力的枪口和铁栏前生与死、爱与恨、执念与超脱、果敢与背叛的反复徘徊与悬念。本书除了专业作家的专文外,还收录了遗书和家书的原件及照片。丘延亮、季季、陈列、唐香燕、张则周站在历史面前,推荐这本书,希望读者能够领会在绞刑前这些人明知其“遗书”可能不被家属所见,可能永远不为世人所见的实际情形——通过了解我在景美监狱中写给亲人的信从未被收到的经历,如上所述。
呂蒼一,臺北人。歷史工作者,景仰著一九五○年代犧牲的靈魂。林易澄,嘉義人。臺大歷史所博士班。曾為《破週報》、《放映週報》、《Gigs》、《號外》等刊物撰稿。胡淑雯,臺北人。臺大外文系畢,目前專事寫作。著有短篇小說《哀艷是童年》,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陳宗延,臺南人。就讀臺大醫學系、社會學系,參與臺大勞工社、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獨立評論@天下」網站專欄作家。作品收錄於《想:想想論壇選輯》、《人間社會學:24則關於溫拿、魯蛇、大小確幸的生命故事》與《島國關賤字:屬於我們這個世代、這個時代的臺灣社會力分析》。楊美紅,臺南人。臺大中文系、政大新聞所畢。曾任職媒體記者、編輯。寫作類型包含小說、散文、詩、報導與文學評論。著有《彈塗時光》、《蛇樣年華》。羅毓嘉,宜蘭人。政大新聞系、臺大新聞所畢。詩人,財經記者。寫作以詩、散文為主,作品散見於各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读者评价
这是我看的泪流满面的一本书。下载到了电子版。BGM????:Elizabeth——Ashram一边看一边哭,编者的文笔太好了,写的美丽又凄然还带着一丝敬畏的疏离。”私心更喜欢前面的章节(按照个人喜好和感动的先后顺序)记录刘耀庭的编者胡淑雯,记录记录黄温恭的编者罗毓嘉,然后是郭羌的编者林易澄,这三篇,都被编辑的文字感动的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