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的本質,从尊重藏传佛教的「内亚帝国」演化为以经世儒学自救的「近代东亚帝国」,再到如今的名为「中国」的民族国家。这个帝国制造出了「中华的混迷」,最终被「中华」史观所吞噬。大明时期的华夷思想,大清时期的「中外一体」,以及被「中华主义」所支配的中华社会——包括台湾、琉球和韩国在内——构成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对立的现代东亚。如何处理乾隆皇帝的巨大遗产,如东北亚的梟雄、努尔哈赤率领的满洲族国家,越过长城征服汉族并建立了大清?实际上,大清的本质是「内陆亚洲的帝国」而非「中华帝国」。但当19世纪西方列强抵达东亚时,帝国面临着必须转变为「近代主权国家」的难题。在清末的混乱中,民族国家「中国」的面貌随着排满思想逐渐浮现,但究竟「中国」该具有怎样的形态,众说纷纭。在如此「混迷」的状况下,东亚最大的国家从「内陆亚洲帝国」演化为「近代东亚帝国」,再从多元文化的帝国发展成为如今的「中华」社会的民族国家。而今,东亚国际社会的矛盾与紧张关系,皆源于这个名为「中国」的国家不完全的转型过程。
作者簡介平野聰東京大學大學院法學政治學研究科教授。專長亞洲政治外交史,研究領域為中國以及東亞的近代史、民族主義和國家統合問題。主要著作除了本書之外有《「反日」中國的文明史》(筑摩新書,2014),以博士論文出版的著作《清帝國與西藏問題──多民族統合的成立與瓦解》(名古屋大學出版會,2004)獲得同年度的「三得利學藝獎」(思想‧歷史部門)。審定者簡介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專長清史、新文化史、全球史。著有《島嶼浮世繪:日治台灣的大眾生活》(蔚藍,2014)、《人參帝國:清代人參的生產、消費與醫療》(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裸體抗砲:你所不知道的暗黑明清史讀本》(蔚藍,2016)、《ThisWay看電影:提煉電影裡的歷史味》(蔚藍,2016)。譯者簡介林琪禎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學術博士,現為和春技術學院專任副教授,...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