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历史以壮阳,心灵永不肾亏。虚弱年代的强身之道、充血之爱!从华人最害羞的软肋切入,以医疗史的人文视野,翻新解释民国社会的虚弱与情欲、药品文化、昔时风尚。上承明清时期的补养观,探索民国的性与身体,丰饶的情感中蕴藏着坚韧的文化底蕴,亦可谓一部东方感受史。西方感受史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我们也待急起直追。本书梳理民国(1912~1949)及其国民“虚弱感”,特别是与情欲有关的身体、疾病和药品文化之间的相关性,从医疗史立论,重点当时中西医学的对照,试图将虚弱的病态与治疗法融进一个性欲与疾病的世界中。民国的病根,也是人心的病根?甚至是微观世界生活文化史的一册病历?皮国立将欲望、虚弱、疾病和药品等四者放在史学中进行一紧密的对话与结合,开卷《虚弱史》,适以强精固本。
重点提要: 当我们一起虚弱,华人特别重视“补养”,简言之就是怕“虚”。怕虚的原因不外两端:第一是害怕虚弱的身体观,其次则是虚弱将会导致相当多的疾病。这种害怕虚弱的身体观,伴随西方医学的传入,而有新的转型。民国以来,过去人们的补养、养生概念在中西医学之间,激荡出更多对话。禁欲VS纵欲,传统中医认为,肾精气不足时,会出现智力减退、生殖功能衰退、骨骼发育不良等病症。而肾精气又常与纵欲有关,也因此大宗的补肾补养的广告出现在这个时代中。本书重点医疗、身体观和药品的历史对话,分析当时民众对身体内在虚弱的恐惧,与外在行为之间的连结。从虚弱及情欲书写近代史,本书所谈的历史,为过往所少谈。以虚弱、欲望、疾病和药品为核心,从医学典籍至医药广告图像等各式的材料中探讨性与身体的关系,承接明清补养观,而又能点出近代社会、文化之时代特性与风尚,细致地勾勒出新式情感成形、知识系统变迁,乃至对国族、社会、文化想象改变的历程,期许为中国近代史增添一笔色彩。
名人推荐: 专文推荐:王文基(国立阳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本书之文化史与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视角,促使作者利用从医学典籍至医药广告图像等性质不一的材料,细致地勾勒出新式情感成形、知识系统变迁,乃至对国族想象改变的历程。 迄今有关神经衰弱、遗精与情欲的历史与文学研究数量不少,而本书的贡献与特色在于首次系统性地对相关现象进行探讨,且能结合日常生活史、中医社会文化史及医学思想史的研究。
学界推荐(依姓氏笔画排列): 清华大学通识中心教授/林文源 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林桶法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祝平一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哲嘉 成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许宏彬 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专案助理教授/郭忠豪 中国医药大学教授/陈光偉 台北医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曾齡儀 中央大学历史所副教授/雷祥麟
皮國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醫療史與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中醫醫史文獻學會祕書長等職。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身體史、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著有《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中醫抗菌史:近代中西醫的博弈》等專書。此外,並合編《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藥品、疾病與社會》。另有學術論文、專書篇章等60餘篇。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