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春锦兄:
我最近读了孙科镂先生寄给我的《书信》第二辑,感到非常的高兴和值得庆幸。
首先,我要感谢你能够认可我家父亲的家书,并在第一辑《书信》(即辛丑卷)中刊发了我整理的《与子书》,在编后记中也详细阐明了它的意义和价值,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在发布了《我在郑州挺好的:父子家书(1992—2001)》之后,我履行了承诺,将原始家书和发表的书刊(包括《书信》第一辑)一并捐献给中国人民大学的家书博物馆。在此之前,我已经扫描了所有的家书和信封保存起来。正如我在写给犬子马骁的电邮中所说的,家书是既有物质文化价值又有非物质文化价值的双重遗产,对我们来说,传承的重点并不在于它的外在形式,而是它所承载的精神。
第二辑《书信》继承了第一辑的优良传统,编排和印刷都很出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是增加了学者对书信真伪辨别和甄别的选题,比如董运生的《臧克家致齐民书信辨伪》和龚明德的《流沙河的一封“信札”》,对于书信的收藏和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此外,增设了热门主题“雁去鱼来”,编排互动内容,并以书信的形式呈现,这确实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生动实践。
在第二辑的“万金家书”栏目中,刊登了骆淑景的《五封战地家书——山西晋城英烈陈振华生前身后事》;在“雁去鱼来”栏目中,刊登了读者张冲波的来信。这让我想起了去年《读库》第三辑中张冲波和骆淑景夫妇的同框,可以说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情书集《纸上谈爱》经过我的联络之后,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因此,我想到,《书信》是否可以开设新的栏目,或以其他方式介绍每年与书信相关的出版物,以拓宽读者的视野。比如2023年,《素锦的香港往事》这本由刘涛先生编写的书,值得关注。这本书的内容来自于周素锦和周素美姐妹之间的482封信件,作家百合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纪实文学的创作,讲述了一个上海女人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年(1956—1976年)的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
希望《书信》每年都能有一辑出版,长久地继续下去。
马国兴
在小寒时节的癸卯年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