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读《棋王》并参加了阿城的讲座,引发了一些思考。我们通常将文化视为名词,但实际上可以将其拆分为“文”和“化”两个概念,可以与“武化”相对立。“文”代表语言、知识和规定;而“化”代表变化和教化。文化就像一个人对待生活、对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它不是味精,而是盐。我们可以用“文化”来形容自己,而不是“软弱”。在中国历史上,谥号大多注重文化而不是武功。唐太宗虽然在武功方面有卓越贡献,但他在临终时特意嘱咐以文定谥,所以他的谥号是“唐文帝”。有些人身上能感受到武化的力量,我提到这一点是想说一件事,即“文化”和软弱实际上是相通的,而且是好的。
在那个时代,导师们对武化十分崇尚,他们的诗歌中写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武化程度很高的帝王。《棋王》这个作品的名字可能很恰如其分,它在以武化替代文化,以技术上的文明替代人文上的文化。在《棋王》、《树王》和《孩子王》中都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即“没知识的人可能是文化的,有知识的人可能是非文化的”。因此,在小说中,人物常常具有一种“蒙昧的良知”、“没有知识的文化”,以对抗那些知识分子的武化。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当然会受到挑战,就像鸡蛋碰石头一样易碎。文化从者应该如何对抗武化呢?这正如那句话所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通过学习知识,武装自己,认同自己的“文化”,才能在与武化的斗争中保全自己。否则,我们将陷入这样的对话:“我认为你这样做不对。”而那些遵循武化思维的知识分子,如你的老师、领导、亲戚或其他你讨厌的人,他们会说:“你懂什么?然后利用自己的知识压垮你。”我认为学习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认同自己,绝不向武化、物化和异化低头。进而将那种珍贵的、蒙昧的良知转化为真实、坚定、可以表达出来、可以被他人理解并在别人愿意听取时说服他人的东西。不久前,我有个朋友对我说的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其实每个人成长的标志就是人都是会算账的,其实你不是不会算账,重要的是你认为怎么算是对的,怎么算是不对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