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扉页设计展示了作者吕宸的创作意图。通过塑封贴膜,可以有效防止书本受到水渍的侵蚀,而从书籍的使用痕迹可以看出,这本书在从单位到家中多次搬迁中,塑封的部分已经划痕较多,甚至在右下角划开了一个小口,这也是好奇心所导致的。通过这一细节,我们可以了解塑料贴膜的结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和欣赏西方艺术品的高雅和珍贵,往往需要从各种资料的介绍中了解和认知,才能理解其中的艺术之美。而之后,我们只能依靠记忆力想起这些艺术品对我们的印象。
然而,阅读吕宸的《艺术终结者》,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另辟蹊径,通过描绘艺术品与创作者脱离后,经历了一系列困难和被大众认可的过程,使一个对艺术史一知半解的人,拥有了可以在朋友圈炫耀文化品味的话题。
而且,作者又从艺术品在“丢失”、“毁坏”、“战争”和“存续”四个方面给我们一一展示了世界著名艺术作品的前世今生,这些是我们完全不了解的。
《蒙娜丽莎》原本名字叫做“丽莎女士”,它之所以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认可,是因为它被自称“狂热的爱国者”偷窃,两年后才被找回。最终,这得益于画面中人物的猜测,与毕加索大师和探案故事《福尔摩斯》的关联,以及众多媒体的报道与寻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营销效应,使其成为“无价”之宝。
接下来,作者在浩如瀚海的资料中,展现了凡·高的《纽南的牧师花园》、维米尔的《情书》、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本韦努托·切利尼的黄金艺术品《盐蛊》和佛朗西斯科·戈雅的《威灵顿公爵肖像》被盗窃的经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艺术品都得以失而复得。可能除了战争,这些都是个例。而那些由个人为目标、战争破坏和修复过程中受损的艺术品,是最痛心的。这些事实已经引起各个国家对艺术品保护意识和形式的提高。
因此,这些名画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肖像画背后的基本创作意图,并通过各种巧合事件为其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同时也被社会所认可和承认。
通过各种途径的艺术欣赏和阅读,比如本书《艺术终结者》的阅读,可以让读者在艺术保护的行为中学到很多例子,提高社会参与意识和欣赏水平:一个艺术品的价值,不应仅仅看其价格,更应该看它对人类审美的贡献和对其存在的呵护。
综上所述,这本书提供了关于艺术品背后故事的深入探讨,使我们对艺术的认知更加深入。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